期待利益与信赖利益的法律效力存在以下几个区别:
期待利益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期望通过合同履行获得的各种利益的总和,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和因违约而导致的现有财产的减损灭失和费用的支出。
信赖利益是指无过错的一方当事人信赖合同完满履行,在订立和履行合同中支出的费用和代价。
期待利益的保护旨在使合同在被违反的情况下达到合同被履行的状态,保护期待利益可替代合同的履行。
而保护信赖利益旨在使非违约方因信赖合同的履行而支付的各种费用得到返还,从而使当事人恢复到合同订立之前的良好状态。
一般情况下,违约损害赔偿应适用期待利益,只有当期待利益无法计算而合同又不存在继续履行的可能时才适用信赖利益。
违约责任具有补偿性和一定的任意性:
违约责任以补偿守约方因违约行为所受损失为主要目的,以损害赔偿为主要责任形式,具有补偿性质。
违约责任可以由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约定,具有一定的任意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违约责任是财产责任,不是人身责任。违约责任可以约定(如约定违约金、约定定金),也可以直接适用法律的规定(如支付赔偿金、强制实际履行等)。违约责任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违约相对人可以选择违约人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比如在损害赔偿和违约金中选择一项要求违约人承担责任。
然而,这种选择权是一种形成权,一旦选择就不能改变,否则将对违约人造成负担,不利于法律关系的稳定。
对比法,又称比照法,是指人民法院采用类推或类比的方法,比照与受害人相同或相似的其他同类单位在同期内所获得的收益,作为实际应当赔偿受害人的期待利益损失。
在采用对比法时,首先应当确定参照对象,即比照对象。确定参照对象时,应注意与受害人之间的条件要基本相同,两者之间相同或相类似条件越多,对比也就越合理,准确程度也就越高。其次,要确定比照对象在受害人受损害期间所取得的收益额。如果以受害人自身作为比照对象,则要以受害人在损失发生前较长时间内的平均收益(如利润率)为标准。
估算法,也称估计赔偿法,是指人民法院在缺乏可比对象而难以准确确定受害人实际存在的期待利益损失的情况下,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责令行为人支付一个大致相当的赔偿数额。
这种方法适用于不能采用或不宜采用对比类推的期待利益损失的确定,例如自然孳息损失、消除潜在危害后果在将来需要增加的支出等期待利益损失的确定。
约定法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约定的或协商确定的损害赔偿范围或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来确定行为人的赔偿责任。
约定法广泛适用于违约造成的期待利益损失赔偿。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事先订明损失赔偿范围或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也可以在发生争议后协商确定。根据当事人的约定,人民法院应根据其约定确定期待利益的损失赔偿额。
信赖利益一词源于大陆法的损害赔偿制度和英美法上的违约救济制度。
在买卖合同中,被欺诈方的信赖利益是基于对对方合理的信赖而对履行合同做的必要准备而支出的费用。信赖利益的赔偿原则就是使善意的被欺诈方的地位恢复到订约之前。
与之相对,履行利益是在合同如期履行后当事人所获得的全部利益。国外的立法一般是以不超过履行利益为原则来确定信赖利益的赔偿范围。
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履行利益,如果信赖利益超出履行利益,实际上就超出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的预期,就是不合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
《合同法》第299条关于承运人的主要义务。承运人需按时将旅客运送至目的地,并按客票时间和班次运输。若未履行,需采取补救措施。同时,若旅客解除合同,承运人应退还款项。行使权利不影响要求损害赔偿的权利。
合同债权质押的法律效力内容,包括被担保主债权的范围和出质合同债权的拘束力两个方面。被担保的主债权包括债权本金、利息等,质权人有优先受偿权。对于出质合同债权的拘束力,文章阐述了出质人和第三债务人分别受到的约束,以保障质权人的利益为主旨。此外,还讨论了诉
确认免责条款效力时需考虑的几个方面。首先,必须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协商一致的结果。其次,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保障公民及亲友的生命健康等权益。再者,必须合理分配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益与风险,维护企业经营和各方利益平衡。此外,格式合同的免责条款提供者
合同的缔约过失责任,即当事人在合同订立过程中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导致的民事责任。包括其定义、法律规定及相关原则,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列举了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缔约过失情形,如恶意磋商、隐瞒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等,并强调当事人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