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育培训,从思想观念、业务素养和执法能力入手,防范违法不作为。首先,要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和公仆意识,准确把握监管与发展、服务、维权、执法的统一,充分认识到违法不作为与乱作为一样属于执法腐败,一样要受到责任追究。其次,要通过积极开展岗位培训、法规教学、案例研讨等学习活动,就地培训干部,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让执法人员对本单位、本岗位的执法职责熟记在心,有效防范违法不作为。
努力创新行政执法监管机制,整合执法资源,形成执法合力。在市县级行政管理机关推行行政管理职能与行政处罚职能适度分离的制度和机制,在系统内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企业、个体、商标、广告、市场、消保等业务科、股(室)主要承担本业务口的日常管理与服务、调查研究与组织、指导、协调等职能,分局(所)则主要承担辖区内日常服务与管理、市场巡查、简易程序处罚等职能,公平交易执法机构则统一承担对各类市场违法案件的立案调查处理职能,法制机构则从立案开始全程介入对行政处罚案件的核审监督,纪检监察和财务机构也分别依职能对市场监管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将12315申诉举报网络打造成高效、完备的信息交流平台,在依法及时调处消费纠纷的同时,及时向各执法机构和法制、监察等内部监督机构传递有关申诉举报信息及市场违法案件信息,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受理、及时分流、快速处置市场违法案件,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有效防范行政违法不作为和乱作为。
强化执法监督,完善执法考评体系,从责任追究和业绩评价入手防范违法不作为。法制、纪检监察和财务机构,要认真履行执法监督职责,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及时发现并严肃查处行政执法中的违法不作为案件。要让违法不作为无处藏身,以纪律惩戒来督促违规者依法履行职责,以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来引导执法人员尽职尽责。在公务员考核和干部任用上,要将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况作为业绩评价的重中之重,摒弃以往以收费罚没入库数论英雄而不管执法监管质量的业绩评价标准。要将不存在违法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列为衡量和考核执法人员业绩最基本的指标,引导、督促执法人员增强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勤政意识和敬业精神,并自觉摒弃不思为、不知为、不敢为、不愿为的错误观念,有效预防违法不作为。
城管是否具有执法权的问题。执法主体分为法定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和法定机关委托行政机关三类。国务院或省级政府可决定行政机关行使行政处罚权,但人身自由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部分大城市通过地方立法授予城管立法权,但并非所有城管都具有执法权。地方政府的
专利权和商标权需要行政机关确权,依相关知识产权法律,当事人对该确权决定不服可以向行政裁判机关申请复审,对该复审决定不服,提起的行政诉讼。对于具有知识产权执法权的地方各级知识产权管理机关,可以对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和调解,相对人对该处罚或者调
一般不超过30天,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30天以上。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十日;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不严格执法或者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行政监察
警察办错案,首先要区分是故意制造错案还是因为客观原因导致错案发生;规定指出,执法过错是指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执法办案中,故意或者过失造成的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错误、违反法定程序、作出违法处理决定等执法错误。法定程序是行政主体正确、及时作出具体行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