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补充规定》,该规定针对证券、期货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这是司法机关首次专门制定针对证券、期货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特征,补充规定增加了更多的比例和数额标准,并对五类犯罪案件规定了兜底性条款,扩大了追诉范围,以确保打击犯罪不留死角。
相较于原有标准,《补充规定》对“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三类证券、期货案件的追诉标准进行了较大调整,进一步细化了标准,增强了针对性。同时,补充规定还新增了“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和“背信运用受托财产”两类证券、期货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
为了适应打击证券、期货犯罪的需要,《补充规定》对《刑法》、《刑法修正案(六)》中关于五类证券、期货犯罪的规定进行了细化。例如,对于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补充规定》规定了九种应予追诉的情形。对于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补充规定》规定了七种应予追诉的情形,其中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在150万元以上的情况。对于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补充规定》规定了五种应予追诉的情形,包括证券交易成交额达到50万元、期货交易保证金占用数额达到30万元、获利或避免损失达到15万元等情况。对于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和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补充规定》也分别规定了七种和三种应予追诉的情形。
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指出,《补充规定》的出台有利于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的有效衔接,形成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的工作合力。
目前,对于基金公司的“老鼠仓”行为是否应以背信罪受刑事处罚的问题,刑法尚未具体规定,仍存在空白。但是,证监会已正式向立法机关提出立法建议,制定相应的追诉标准。同时,对于“大小非”减持中的违规行为,将严格依法追究责任。
绑架富豪的罪名及相关法律解析,阐述了绑架罪的定义和刑罚。文章指出,绑架罪的罪质特征是侵犯人质的人身权利,而非财产权利。勒索行为不是绑架罪的客观要件,只是犯罪目的。只要行为人实施绑架行为并将人质置于实力控制之下,就构成绑架罪,不论勒索行为是否实施或目的
刑事拘留的审批程序,包括审批机关、审批权限和具体的审批程序。文章详细阐述了不同情况下审批权限的范围,如对外国人、军人及人大代表的拘留审批。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拘留犯罪嫌疑人的具体流程,包括填写报告书、签发拘留证、执行拘留、送交看守所羁押以及通知被拘留人
犯罪免于刑事责任是否能通过政审的问题。政治审查范围广泛,即使犯罪被免予刑事责任,若存在其他不符合条件的情形,仍无法通过政治审查。相关规定明确规定了不得征集服现役的情形,包括不良言论、犯罪记录、涉及违纪违法等行为。因此,即使免于刑事责任,也要关注自身其
盗窃罪的刑罚幅度,根据不同的盗窃情况和数额,分为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的轻度情节,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较重情节,以及情节特别严重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的严重情节。文章还详细解释了不同刑罚幅度对应的盗窃数额和特定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