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务派遣中,被派遣的劳动者到了用人单位之后,与用人单位的正式员工又有了一定差别,一个属于短期员工,一个属于长期员工,有些用人单位在实际操作中则予以不平等对待。那么劳务派遣工是否同工同酬?下面就跟随手心律师网小编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劳务派遣的含义
劳务派遣又称人力派遣、人才租赁、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雇员租赁,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把劳动者派向其他用工单位,再由其用工单位向派遣机构支付一笔服务费用的一种用工形式。
二、劳务派遣的具体形式有哪几种1、转移派遣
有劳务派遣需要的企业自行招募、选拔、培训人员,再由派遣公司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由派遣公司负责员工的报酬、福利、绩效评估、处理劳动纠纷等事务。
2、减员派遣
减员派遣指企业对自行招募或者已雇佣的员工,将其雇主身份转移至派遣公司。3、试用派遣
这是一种新的派遣方式,用人单位在试用期间将新员工转至派遣公司,然后以派遣的形式试用,其目的是使用人单位在准确选才方面更具保障,免去了由于选拔和测试时产生的误差风险,有效降低了人事成本。
4、短期派遣
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机构共同约定一个时间段来聘用和落实被派遣的人才
5、项目派遣
企事业单位为了一个生产或科研项目而专业聘用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
6、晚间派遣
用人单位利用晚上的特定时间,获得急需的人才
7、钟点派遣
以每小时为基本计价单位派遣特种人员。
8、双休日派遣
以周六、周日为基本计价单位派遣人员。
9、集体派遣
国有企事业单位通过劳务派遣机构把闲置的人员部分或整体地派遣给第三方。
三、劳务派遣工是否同工同酬
实际操作中,部分单位将派遣用工当长期员工使用,但派遣员工与本企业正式员工同工不同酬、社保缴费基数差别大,劳务派遣已经“变味”,损害了被派遣员工合法权益。这一现象引发社会关注,而二元用工体制下“按身份分配”的现象也被炮轰了多年,却至今未见改变。
针对这一不合理现象,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明确了劳务派遣工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
新法规定:“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综上所述,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务派遣工做到同工同酬,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员工从事同样的工作,也应当享受同样的待遇,这是他们的权利,并受到了法律的保护。假如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想要咨询,欢迎到手心律师网寻求免费在线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关于主体工程劳务分包的规定。总承包单位可将部分工程发包给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单位,但主体工程除外。总承包单位负责主体结构的施工,劳务分包无需经过发包人同意,但需要分包单位对总承包单位负责,且总承包单位需承担连带责任。同时强
实习期的性质以及是否属于劳务合同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实习期的大学生不被视为劳动者,因此不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不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相关法律规定主要围绕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劳动关系建立展开。
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合同包括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及休息休假、劳动条件及劳动保护和劳动报酬等方面。合同期限包括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长短根据合同期限而定。工作内容部分包括岗位工作、工作数量和质量标准等。工作时间及休息休假部分包括
修正案对劳动合同法进行了修改,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严格限制劳务派遣用工岗位范围,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二是要求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必须进行行政许可,并提高了注册资本要求;三是强调维护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