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是权利人对法定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总称。虽然各个国家对知识产权的权利范围有不同的观点,但一般而言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与邻接权,同时还包括未披露过的信息专有权(商业秘密)以及与防止不正当竞争有关的权利()。从知识产权的内容来看,其中的人身权在竞争法上一般不发生问题,因此本文的讨论只限于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
知识产权是一种权利垄断,知识产权人因此而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首先,知识产权人取得一般经济学意义上的垄断利润。知识产权人所据有的智力成果一般是他人所未曾知道的,这使得知识产权人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这种优势地位转化为经济利益便成为知识产权人的垄断利润。其次,知识产权的垄断具有合法性。知识产权是法律设定的,知识产权制度是法律规定的体现。知识产权制度的根本功能是将智力成果的垄断性授予知识产权人,赋予知识产权人在一定地域和时间内排除他人使用该智力成果的权利。法律对知识产权垄断地位的维护是通过两种途径进行的:一方面,国家通过对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限制;另一方面法律直接赋予权利人反不正当竞争权。正是基于法律的规定,使得知识产权这种垄断性区别于经济学意义上的垄断,后者是通过竞争,在竞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一种客观经济现象;而前者是对一种成果的法律确认,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因此经济学意义上的垄断是可以通过垄断后的再竞争来打破的,而知识产权这种垄断一旦形成,在法定期间内便排除了瓦解的可能性。再次,知识产权的无形性使得知识产权人之外的使用人因不慎而侵权的可能性大大高于有形财产的使用人,知识产权人之外的使用人必须支付一定费用来确定自己所使用的智力成果是否会侵权,即使该智力成果是通过自身的研究获得的。
"没有合法的垄断,就不会有足够的信息产生;有了合法的垄断,又不会有太多的信息被使用。"2)不可否认的是知识产权具有促进竞争的一面,作为知识产权客体的智力成果,常常是初始权利人为竞争的目的或在竞争过程中创造的。知识产权的合法垄断权力,造成进入壁垒,从而为权利人带来垄断利润,受知识产权带来垄断利润的引诱,人们产生了为拥有垄断权力而竞争的激励,不过这种竞争只能是在不与在先存在的享有知识产权的智力成果相冲突的前提下进行的。但是知识产权毕竟是一种私法上的权利,不能违背私法中的诚实信用、公平等基本原则。知识产权人在获得巨大垄断利润的同时,也应当考虑到私法关系其他主体的权益。不尊重知识产权与不尊重其他主体的权益同样是对法律的违背。因此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更应当限制处于优势地位的知识产权人所实施的反竞争行为。
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不同法律属性、目的、内容、手段以及国家在调整相关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和与知识产权的关系。反垄断法属于公法范畴,旨在创造合法竞争的市场环境,主要调整市场构成,防止经济集中和滥用优势。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私法范畴,旨在规范市场秩序和保
劳动者加班工作的情境下用人单位支付加班费的标准和要求。国家规定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劳动法和相关法规支付加班费,涉及标准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休息日安排工作和法定休假日安排工作等情形应有不同的支付标准。不支付足额加班费将构成法律违规,侵犯劳动者权益,需承担
广州疫情期间的工资计算方法,针对不同情况上班员工和未上班员工的工资发放标准进行了详细说明。上班员工根据工作日、休息日、法定休假日的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工资发放标准。未上班的员工则根据因疑似症状被隔离、延迟复工或未返岗等情况有不同的工资发放办法,遵循国家和
刑法中的背叛国家罪。该罪指勾结外国或境外机构、组织和个人,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背叛国家罪是危害国家安全罪中最严重的犯罪行为,直接威胁国家核心利益,法定刑严厉。根据《刑法》第102条,犯此罪者将受到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