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符合备案条件的境外投资项目,中央企业应向商务部备案,地方企业应向所在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备案。投资主体需填写《境外投资备案表》,并将表格连同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一起提交给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商务主管部门应在收到备案表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备案,并颁发《企业境外投资证书》。
对于符合核准条件的境外投资项目,中央企业应向商务部提出申请,地方企业应通过所在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向商务部提出申请。企业申请境外投资核准时需要提交申请书、《境外投资申请表》、境外投资相关合同或协议、有关部门对境外投资所涉及的我国限制出口产品或技术准予出口的材料等。
(1)核准项目权限
中方投资额达到10亿美元或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需要由国家发改委核准。涉及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的境外投资项目不分限额,也需要由国家发改委核准。其中,中方投资额达到20亿美元或以上,且涉及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的境外投资项目,需要由国家发改委提出审核意见并报国务院核准。敏感国家和地区指的是未与我国建交且受到国际制裁的国家,以及发生战争、内乱等情况的国家和地区。
敏感行业包括基础电信运营、跨境水资源开发利用、大规模土地开发、输电干线、电网、新闻传媒等行业。
(2)备案项目权限
除了需要核准的项目外,其他境外投资项目只需要向发改委备案即可。中方投资额达到3亿美元或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需要由国家发改委备案,中方投资额达到3亿美元以下的境外投资项目需要由地方发改委备案。
对于前期工作周期长、前期费用规模较大的境外投资项目,例如履约保证金、保函手续费、中介服务费等,企业可以申请核准或备案。
根据《境外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第10条规定,中方投资额达到3亿美元或以上的境外收购或竞标项目,在进行实质性工作之前,投资主体需要向国家发改委提交项目信息报告。国家发改委收到项目信息报告后,对符合国家境外投资政策的项目,将在7个工作日内出具确认函。
信息报告确认制度是国内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环节,通过信息报告,国家发改委可以初步了解有多少国内企业计划参与境外收购或竞标。这有助于防止多家国内企业之间发生恶性竞争,从而让出售方获得更多利益。国家发改委对信息报告的确认,对于国内投资企业未来能否顺利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核准具有重要影响。
私下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的法律效力。这取决于公司章程的规定,若允许则有效,若禁止则无效。在公司法规定下,股东间可相互转让股权,股东向非股东转让股权需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的股东应购买该转让的股权,否则视为同意转让。
企业并购的法律程序及阶段。文章分为五个阶段,包括前期准备、目标企业调研、并购方案调整、谈判及签约以及并购实施。在前期准备阶段,企业需要制定并购方案并确定目标企业。在目标企业调研阶段,需要全面了解目标企业的各方面情况并形成尽职调查报告。并购方案需要根据
实收资本的定义、构成及其变更流程。实收资本是企业章程、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表明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产权关系。企业实收资本变更需提交一系列材料,包括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股东出资信息等。适用于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设立的
企业并购中的风险与法律保障问题。风险包括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法律风险、违反法律规定的法律风险、反收购风险以及可能产生的纠纷。防范措施包括严防尽职调查中的陷阱、明确尽职调查中的风险点和充分考虑职工安置问题。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应注意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