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伤和轻微伤是两个概念,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在伤害程度、后果和性质上有着完全不同的区别。那么轻伤和轻微伤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下面将为您解答。
轻微伤主要受《民法》及《民事诉讼法》的调整,因此轻微伤只涉及民事损害赔偿。
而轻伤主要受《刑法》及《刑事诉讼法》的调整,允许追究加害人的刑事责任,并要求进行附带民事赔偿诉讼。
轻伤必须经过法医部门的鉴定才能认定,而轻微伤则不一定需要经过法医部门的鉴定,只需凭借医疗单位的诊断证明即可认定。有时法医鉴定上会写轻微伤偏重或轻伤偏重,但实质上轻微伤偏重仍然属于轻微伤,轻伤偏重仍然属于轻伤。虽然多了偏重两个字,但在性质上并没有改变,轻伤偏重只在量刑时会适当考虑。
当事人在协商和调解不成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人身损害赔偿诉讼。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和精神损失费等费用。轻微伤发生后,当事人还可以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该公安机关可以对过错方进行治安管理处罚。
轻伤发生后,当事人应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并提出控告。公安机关将进行调查,当事人应申请公安机关出具委托鉴定手续,并到法医门诊部进行鉴定。根据六部委《关于刑诉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的规定,对于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控告的故意伤害(轻伤)案件,公安机关应受理,对于公安机关立案、侦察、取证的案件,应由公诉机关提起公诉。对于公安机关不立案的被害人,有两个渠道可以选择:一是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人民检察院应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不立案的理由不能成立,应通知公安机关立案;二是被害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自诉,并由法院向公安机关调取案卷。对于检察机关支持公诉的轻伤害案件,受害者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赔偿诉讼,赔偿的诉讼请求项目与轻微伤相同。
根据《刑法》第234条的规定,对于国家支持公诉的轻伤害案件,被告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对于附带民事部分,与轻微伤相同,可以适用调解。如果调解不成,附带民事诉讼应当与刑事案件一并审判。只有为了防止刑事案件审判过程的过分迟延,才可以由同一审判组织继续审理附带民事诉讼。
对于没有向公安机关控告的轻伤害案件,受害者需要及时向没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取得书面证据,必要时证人应出庭作证。受害人还应保存伤害后的物证,包括照片、诊断证明、住院单据、车旅费票证等,以备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自诉时使用。另外,还应申请有关司法部门委托鉴定机构对伤害情况进行鉴定,即取得轻伤害的法医鉴定。
轻伤已经对人体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因此判处的刑罚较重。因此,在生活中遇到矛盾时,我们应理智处理。
平行式和附带式两种刑事民事诉讼模式。平行式模式强调民事诉讼独立性,将其与刑事诉讼完全分离;而附带式模式则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解决民事损失赔偿问题。其中法国式立法鼓励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提出民事赔偿救济,而德国的实际操作更接近于美国模式,被害人更倾向于在刑事
法医鉴定中,轻微伤与轻伤的区别对于刑事责任的追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轻伤是指造成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损害或部分功能障碍,但尚未构成重伤;而轻微伤是指造成人体局部组织器官结构的轻微损伤或短暂的功能障碍。本文以一个案例为例,讲
轻伤害与轻微伤害是有区别的。凡是损伤,有轻度器官功能障碍,属于轻伤;但只是损伤仅仅引起机体暂时和轻微的反应,基本不影响器官功能,能自行修复的,属于轻微伤害。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造成轻伤害的,构成故意伤害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本法另有规
轻伤和轻微伤同源于人身权受到伤害,虽只有一字之别,但二者因伤害的程度不同,变成了后果及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那么轻伤与轻微伤的区别是什么?有时法医鉴定上写轻微伤偏重或轻伤偏重。对检察机关支持公诉的轻伤害案件,由受害者本人提起附带民事赔偿之诉,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