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规定,毒品类犯罪的定罪标准不以毒品纯度为依据。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发现存在贩卖的毒品纯度较低的情况。这导致如果以总量计算进行定罪,就会显得不公平。为解决这一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适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的解释,对毒品的纯度作出了规定:
当贩毒人员被抓获后,对于从其住所、车辆等地查获的毒品,一般应认定为其贩卖的毒品。如果确有证据证明查获的毒品并非贩毒人员用于贩卖,而是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窝藏毒品罪等其他犯罪的行为,将依法定罪处罚。
对于吸毒者在购买、存储毒品过程中被查获的情况,如果没有证据证明其是为了实施贩卖毒品等其他犯罪,且毒品数量达到刑法规定的最低数量标准,将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处罚。而对于吸毒者在运输毒品过程中被查获的情况,如果没有证据证明其是为了实施贩卖毒品等其他犯罪,且毒品数量达到较大以上,将以运输毒品罪定罪处罚。
对于行为人为吸毒者代购毒品,在运输过程中被查获的情况,如果没有证据证明托购者、代购者是为了实施贩卖毒品等其他犯罪,且毒品数量达到较大以上,将以运输毒品罪的共犯论处。而对于行为人为他人代购仅用于吸食的毒品,在交通、食宿等必要开销之外收取“介绍费”、“劳务费”,或者以贩卖为目的收取部分毒品作为酬劳的情况,应视为从中牟利,属于变相加价贩卖毒品,将以贩卖毒品罪定罪处罚。
购毒者接收贩毒者通过物流寄递方式交付的毒品,如果没有证据证明其是为了实施贩卖毒品等其他犯罪,且毒品数量达到刑法规定的最低数量标准,一般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处罚。而代收者明知是物流寄递的毒品而代购毒者接收,如果没有证据证明其与购毒者有实施贩卖、运输毒品等犯罪的共同故意,且毒品数量达到刑法规定的最低数量标准,对代收者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处罚。
对于利用信息网络贩卖毒品、非法买卖用于制造毒品的原料或者配剂、传授制造毒品等犯罪方法的行为人,构成贩卖毒品罪、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传授犯罪方法罪等犯罪的,将依法定罪处罚。对于开设网站、利用网络聊天室等组织他人共同吸毒,构成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等犯罪的行为人,也将依法定罪处罚。
贩卖毒品的行为多种多样。以下行为应属于贩卖毒品的行为: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我国,涉及毒品的犯罪与毒品的纯度关系不大。只要贩卖毒品都是违法行为,这是毋庸置疑的。
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两者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行为,但存在明显差异。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犯罪对象是本单位财物;而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犯罪对象是他人的财物。此外,两者的犯罪行为和法律规定也有所不同。
关于诽谤罪的司法解释及相关规定。解释指出,在出版物中公然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将依法定罪处罚。被害人通过网络实施行为并提起诉讼时,如证据困难,法院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
刑法修正案(八)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和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进行了修改
刑法修正案(八)中关于无期徒刑减刑期限、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以及假释条件的修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延长至不少于十三年;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也有明确规定,如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刑罚期限不能少于二十五年;假释条件相应修改,
我国法律对于打伤受重伤的人导致其死亡,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的规定。文章中提及了认定故意杀人罪时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包括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竞合、与暴力犯罪致人死亡的联系、安乐死的定性处罚问题以及自杀案件的定性处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