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偿请求人为李建华,女,汉族,1955年10月5日出生,湖南省临湘县人,原系库尔勒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中队内勤,现为库尔勒市公安局汽车站派出所民警。住该局住宅楼。
被请求赔偿义务机关分别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人民检察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人民法院。
1995年2月,李建华接任库尔勒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中队内勤工作,负责对事故押金、勘查费等管理工作。1995年10月19日,库尔勒市人民检察院以李建华涉嫌贪污为由将其刑事拘留,同日将李建华的存款2.9万元予以扣押。同年11月2日,库尔勒市人民检察院对李建华予以逮捕。1996年3月19日,该检察院将李建华起诉至库尔勒市人民法院,指控李建华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其职务之便,私吞公款2.9万元,情节严重,其行为构成贪污罪。案发后,李建华认罪态度不好。库尔勒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定李建华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公款9000元,其行为已触犯刑律,构成了贪污罪,于1996年8月22日判决李建华犯贪污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六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李建华不服该判决,向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否认其贪污公款9000元。该院经审理认定,原审判决认定李建华犯贪污罪的证据不足,于1997年5月22日作出判决,撤销库尔勒市人民法院(1996)库刑初字第166号刑事判决。库尔勒市人民检察院在李建华被释放后将扣押其的价值2.9万元的财物已返还给本人。李建华被限制人身自由共393天;李建华为委托辩护人支出费用4000元。
李建华在法院判决宣告其无罪后,便分别向库尔勒市人民检察院和库尔勒市人民法院提出国家赔偿的请求。李建华要求库尔勒市人民检察院赔偿其在被关押期间遭打殴打致伤的医疗费3000元、因误工而减少的收入15260元、非法扣押2.9万元财产所造成的损失及为上访、申诉等所支出的各项费用6.9万元及精神损害赔偿金50万元;并要求库尔勒市人民检察院向其赔礼道歉,为其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库尔勒市人民检察院辩称,虽然李建华因其指控被库尔勒市人民法院错判犯有贪污罪受到了关押,但其不应要求该检察院给予赔偿,因为其在释放后,已由单位给其补发了关押期间的全部工资。再者,李建华要求赔偿的范围与数额超出了《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即使国家予以赔偿,赔偿委员会也不应给予全部支持。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中级人民赔偿委员会认为,李建华在本院作出(1996)中刑终字第82号判决宣告其无罪后,有权要求赔偿义务机关给予国家赔偿。库尔勒市人民检察院指控李建华犯有贪污罪,库尔勒市人民法院认定该指控成立,判决李建华有罪,这证明李建华的人身自由被侵害是由于该检察院错误起诉和该法院错误判决造成的,因此他们应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共同赔偿李建华因人身自由受到侵害所造成的损失。根据《国家赔偿法》有关条款的规定,对李建华人身自由受到限制期间的赔偿金和其它直接损失应予赔偿,对其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不应给予支持。赔偿义务机关库尔勒市人民检察院以单位给李建华补发了关押期间的工资为由拒绝赔偿,不符合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相关规定,于2000年6月9日作出决定如下:
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使侦查、检察、审判、监狱管理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公民人身权利造成损害的,国家承担赔偿责任,受害人有权取得赔偿的权利。根据该法的规定,本案赔偿请求人李建华因被错误逮捕和审判,人身权利受到侵犯造成了损害,国家应承担赔偿责任,李建华也有权获得赔偿。
本案处理中需要研究的问题有两个:
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刑事赔偿义务机关包括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和监狱管理机关。根据本案的事实,库尔勒市人民检察院对没有犯罪事实的李建华决定逮捕,并扣押了其财产;库尔勒市人民法院对李建华作出的有罪判决,被二审法院撤销改判无罪,表明其对李建华的判决属错判。因此,库尔勒市人民检察院和库尔勒市人民法院都是赔偿义务机关。
赔偿的范围应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确定,人身自由受到限制期间的赔偿金和其它直接损失应予赔偿,对精神损害赔偿请求不应给予支持。李建华要求赔偿的范围和数额超出了《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因此不予支持。另外,单位给受害职工补发工资不应免除赔偿义务机关的赔偿责任。
综上所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作出的赔偿决定是正确的。
公开庭审的视频直播合法性以及法律依据。根据相关法律文件,公开庭审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助推司法公开,保障公众知情权,并接受监督。其法律依据包括《民事诉讼法》、《宪法》等。公开审判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增强司法公正和提高办案质量。
民事诉讼一审未开庭直接二审是否合法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直接进行二审是违反程序的。民事诉讼二审流程包括立案、开庭、当事人的履行义务和申请再审等环节。二审法院对上诉或抗诉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当事人陈述在认定案件事实中的矛盾认定标准。一方面,需慎重采用当事人的陈述,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需与其他证据相互补充。另一方面,不应夸大或弱化当事人的陈述效力,法官不应仅凭当事人陈述的前后矛盾等情况直接判断案件事实真伪。同时,法官在庭审中的
我国民事诉讼中一、二审案件的合议庭审理要求。对于一审案件,如案件事实清楚、简单、标的额不大,可采用简易程序审理。二审案件必须组成合议庭审理,但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不开庭审理,如上诉请求不成立、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