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罪的主观故意是指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意图永久非法占有社会不特定公众的资金,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人只是临时占用投资人的资金,承诺并意图还本付息。
从筹集资金的目的和用途来看,如果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目的是为了用于生产经营,并且实际上全部或大部分的资金也是用于生产经营,那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可能性更大;如果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目的是为了个人挥霍,偿还个人债务,或者拆东墙补西墙,则非法集资罪的可能性更大。
从单位的经济能力和经营状况来看,如果单位有正常业务,经济能力较强,在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时具有偿还能力,那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可能性更大;如果单位本身就是皮包公司,或者已经资不抵债,没有正常稳定的业务,则非法集资罪的可能性更大。
从造成的后果来看,如果非法筹集的资金在案发前全部或大部分没有归还,造成投资人重大经济损失,那么非法集资罪的可能性更大;如果非法筹集的资金在案发前全部或大部分已经归还,则集资诈骗罪的余地就非常小,一般应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从案发后的归还能力来看,如果案发后行为人具有归还能力,并且积极筹集资金实际归还了全部或大部分资金,则具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可能性;如果案发后行为人没有归还能力,而且全部或大部分资金没有实际归还,则具有集资诈骗罪的可能性。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量刑标准如下: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的情形: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情形: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量刑标准分为三年以下和三年以上十年以下两个基本区间,但根据实践经验和全国各地的案例,该犯罪的量刑标准普遍较低。即使涉及数亿的吸收存款案件,除主犯判处三到五年有期徒刑外,一般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且很多案件适用了缓刑。
挂名法人代表参与非法集资的刑事责任,明确指参与非法集资行为的法人代表会受到刑法中相关规定的惩处。挂名法人代表存在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等多重风险,且特定情况下还可能面临人身自由风险。因此,担任公司法人代表需谨慎,避免陷入法律风险。
充值活动是否构成非法集资的问题。企业向顾客提供预储值服务并承诺优惠,若吸纳资金数额较大且未经审批,可能涉嫌非法集资。但如果仅为顾客办理会员卡用于打折等合法经营行为,则不构成非法集资。非法集资通常涉及不具备主体资格的集资者向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还本付息等
公司涉嫌非法集资出纳的法律处理方式。文章介绍了单位犯罪责任的范围,非法集资罪的认定,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的具体构成要件,以及非法集资罪的立案标准和处罚标准。对于非法集资行为,文章强调必须依法追究主要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并给
刑法中非法集资的判决标准。根据相关法律解释,个人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单位在100万元以上等情况下,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还解释了集资诈骗的数额认定标准。最终,是否追究刑事责任还需考虑资金用途、归还数额及造成的社会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