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互联网金融 > 互联网金融犯罪 > 个人向多人借款算非法集资吗

个人向多人借款算非法集资吗

时间:2023-09-12 浏览:1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0799
在现实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是通过个人之间进行借款行为,这种属于民间借贷,只要双方协商一致,利息制定合理,不出现经济纠纷,借贷行为就是合法的。而建立借贷关系时一定写清合法有效的借条、合同等凭证作为法律依据。对此,手心律师网小编在本文具体解答有关个人向多人借款是否违法?

个人向多人借款是否构成非法集资

根据法律意义上的金融相关活动的定义,个人向多人借款并不被视为非法集资。民间借贷不包括在金融管理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然而,如果个人通过媒体公示、向群众筹集资金、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并采用诈骗手段,并且满足一定数额的要求,那么这种行为就可以被认定为非法集资犯罪。

非法集资的定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非法集资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此外,该解释明确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非法集资犯罪的基础罪名。非法集资的特征要件包括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和社会性。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不属于刑法规定的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民间借贷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2章的规定,建立在真实意思基础上的民间借款合同受法律保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民间借贷的利息可以在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以下的范围内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只要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是真实的,即可认定为有效的民间借贷。因此,企业向公民或多个公民借贷都属于合法的民间借贷。

普通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的区别

根据1998年国务院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这个定义相当宽泛,很多民间借贷都可以被视为非法。2010年最高法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非法集资的具体条件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

非法集资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或借用合法经营形式吸收资金;通过媒体、推介会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个人向30人以上吸收存款,单位向150人以上吸收存款。《解释》还明确指出,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不属于非法集资。

根据《解释》,最高法还列举了10种具体的非法集资形式,可以分为假直接投资项目、假间接投资和利用民间组织非法吸收资金三大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P2P非法集资行为对职位的影响

    P2P非法集资行为对职位的影响。随着P2P网络借贷平台或网络集资平台的倒闭,涉及非法集资的员工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根据相关法律意见和刑法规定,参与非法集资行为的员工可能会面临刑事责任,包括被开除、罚款等处罚。及时退缴相关费用可从轻处罚,但具体处理还需

  • 父母非法集资拿提成的法律问题

    父母参与非法集资拿提成的法律问题。如果父母明知提成来自非法集资,则需承担法律责任。非法集资的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数额大小,刑期和罚款不同。非法集资的特点包括未经批准、承诺还本付息、向不特定对象筹集资金等。父母参与非法集资

  • 带他人借高利贷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带他人借高利贷是否构成犯罪行为。发放高利贷超过规定利率是违法的,但带他人借高利贷本身并不违法,若存在隐瞒、欺诈等行为则违法。法律规定了年利率的限制,超出年利率限制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人民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时会将非法集资等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或检察

  • 非法集资的作案手段及防范方法

    非法集资的作案手段及防范方法。作案手段包括承诺高额回报、编造虚假项目、混淆投资理财概念、利用合法外衣或名人效应、利用网络实施犯罪和强制诱骗等手段。为防范非法集资,公众应认清其本质和危害,提高识别能力,正确识别非法集资活动,避免上当受骗。

  • 如何甄别民间借贷中的非法集资
  • 向多人借款算非法集资吗
  • 非法集资不能转让有法律规定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