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运用 > 自首 > 挪用资金罪的立案标准

挪用资金罪的立案标准

时间:2023-08-27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08602

挪用资金罪的定义和追诉标准

挪用资金罪是刑法第272条规定的一种犯罪行为,指的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将本单位的资金挪用个人使用或借给他人,并且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并且用于营利活动或非法活动。

挪用资金罪的追诉情形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如果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借给他人,并且符合以下情形之一,应予追诉:

情形一:挪用资金数额较大且超过三个月未还

如果挪用本单位资金的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并且超过三个月未还,即使未用于营利活动或非法活动,也应予追诉。

情形二:挪用资金数额较大且用于营利活动

如果挪用本单位资金的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并且用于营利活动,即使未超过三个月未还,也应予追诉。

情形三:挪用资金数额较大且用于非法活动

如果挪用本单位资金的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并且用于非法活动,即使未超过三个月未还,也应予追诉。

相关问题解答

如果您还有其他关于挪用资金罪的相关问题,以下是小编为您推荐的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戴罪立功的含义

    刑法中的戴罪立功含义及其相关规定。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如能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提供重要线索等立功表现,可以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机会;同时,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的自首行为也能获得相应的从轻处罚。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等,如实供述司法机关

  • 投案自首的法律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投案自首的法律意义和法律效果。投案自首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犯罪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可获从轻或减轻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等,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罪行也可被视为自首。投案自首体现了悔罪态度和接受法律制裁

  • 假释的法律条件和程序

    中国假释的法律条件和程序。假释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遵守监视、接受教育改造并有悔改表现。犯罪分子需执行一部分刑罚后,方可适用假释,且需满足法定的刑罚执行时间条件。累犯及因暴力性犯罪被判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人不得假释。司法程

  • 挪用资金的立案标准

      挪用资金罪,根据我国《刑法》和有关司法解释规定,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本罪的

  • 挪用资金罪的立案标准
  • 挪用资金罪的立案标准和量刑标准有哪些
  • 挪用资金罪构成要件和立案标准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