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种类 > 有期徒刑 > 醉驾后肇事逃逸判刑标准

醉驾后肇事逃逸判刑标准

时间:2023-08-24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09061

  过多的酒精摄入会麻痹人的意识,有些人因为醉驾而导致交通事故发生,伤及他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内心恐惧,极易作出肇事后逃逸的行为。面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法律予以严厉处罚。下面就跟随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了解醉驾后肇事逃逸判刑标准。

  一、醉驾标准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中规定,该规定指出,饮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二、醉驾危害特征

  1、疲劳

  饮酒后易困倦,表现为行驶不规律,空间视觉差等疲劳驾驶的行为。

  2、心理变态

  在酒精的刺激下,人有时会过高地估计自己,对周围人的劝告常不予理睬,往往干出一些力不从心的事。

  3、视觉障碍

  饮酒后可使视力暂时受损,视像不稳,辨色能力下降,因此不能发现和正确领会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同时饮酒后视野大大减小,视像模糊,眼睛只盯着前方目标,对处于视野边缘的危险隐患难以发现,易发生事故。

  4、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

  饮酒后,对光、声刺激反应时间延长,本能反射动作的时间也相应延长,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如眼、手、脚之间的配合功能发生障碍,因此,无法正确判断距离、速度。

  5、触觉能力降低

  饮酒后驾车,由于酒精的麻醉作用,人的手、脚的触觉较平时降低,往往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及方向盘。

  三、醉驾后肇事逃逸判刑标准

  酒后驾车引发交通事故的,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醉驾后肇事逃逸的逃避责任的行为,可能导致后果更加严重。假如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想了解,欢迎登录手心律师网在线咨询。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假释制度的定义和条件

    假释制度的相关内容。假释是一种刑罚执行制度,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假释必须附加条件,且累犯和因暴力犯罪被判刑的犯罪分子不得享受假释。适用假释的刑期条件和实质条件包括执行一定时间的刑罚、表现悔改态度等。假释考验期限根据刑期不同而有所

  • 保管易爆危险物品的法律责任

    保管易爆危险物品的法律责任。保管人需要求对方提供资料和物品性质说明,并具备相应保管条件。若违反规定擅自保管,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存货人应说明物品性质,保管人有权拒收违规仓储物。单位犯罪将被判处罚金,并对负责人员进行处罚。

  • 被判无期徒刑罪犯朋友的探监问题

    被判无期徒刑罪犯的朋友探监的相关问题,包括朋友探监的规定、申请探监的程序以及注意事项。根据《监狱法》的规定,朋友需要向当地派出所申请出具证明,并经过监狱的批准和检查才能探监。在探监过程中,朋友的来往信件和带给罪犯的物品都需要经过监狱的检查。

  • 犯罪经过哪些期限不再追诉

    犯罪经过不同期限后的追诉情况。根据法律规定,不同刑罚的犯罪有不同的追诉期限,从几年到二十年不等。同时,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追诉不受期限限制。法律条文明确规定了这些规定,包括在犯罪之日起计算追诉期限,以及连续或继续状态的犯罪行为的计算方式等。

  • 员工在工作期间受伤,雇主应承担赔偿责任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期徒刑
  • 有期徒刑的最高期限为多少年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