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刑事违法是我国重点打击的对象。那你知道一般刑事案件是怎么立案的吗?现手心律师网小编就整理了一下刑事犯罪的一些立案知识,接下来为您介绍。
一、立案的概念
刑事诉讼中的立案,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或者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以及自诉人起诉的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决定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立案材料来源
立案材料的来源有以下几种:
(一)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直接发现的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
(二)单位或个人的报案或举报
1.报案是指单位、个人以及被害人发现有犯罪事实发生,但不知犯罪嫌疑人是谁时,立即向公安司法机关报告的行为。
2.举报是指被害人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向公安司法机关揭露、告发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的行为。
3.报案或举报,是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利,也是一项重要的法律义务。
(三)被害人的报案和控告
1.控告是指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公民个人或单位,向司法机关控诉、揭露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的行为。
2.控告和举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控告主要由被害人口头或书面提出,而举报人的范围更广泛、形式更多样。控告、举报与报案也不相同,控告和举报往往有明确的被控告人和被举报人,而报案则往往只知道案件发生,不知道具体的行为人。
总结:就自己的被害而不知加害人是谁时叫报案,知道是谁时叫控告;管闲事(并知道加害人是谁)举报,不知加害人的也叫报案。
(四)犯罪人的自首
二、立案的条件
刑诉法第110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 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 不服,可以申请复议。”据此,立案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是实质条件,并且公诉和自诉都应该遵守:
(一)有犯罪事实
有犯罪事实,是指危害社会的行为确已发生,而且危害社会的行为已达到犯罪的程度,也就是犯罪事实确已发生,包括犯罪行为已经实施、正在实施和预备犯罪,并需要有一定的事实材料予以证明。
(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是指根据刑事法律规定,对实施犯罪的行为人有追究刑事责任的必要,并需要启动侦查、起诉、或审判程序等(15条不需要追究情形)。
只有同时具备“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这两个条件,才能立案。
以上就是刑事立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非法注射物的概念及其危害,重点介绍了国家针对非法销售和使用注射用透明质酸钠的行为所开展的专项行动。该行动由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多个部门共同实施,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打击非法制售和使用注射用透明质酸钠的行为。该行动将查处一批重大案件,曝光非法企业和单位
刑事速裁程序中的犯罪嫌疑人同意问题,规定只有犯罪嫌疑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无异议时才能适用速裁程序。适用范围限于特定案件,包括可能单处罚金的案件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案件。被告人认罪认罚并同意适用速裁程序是基层法院适用速裁程序的前提。同时,《刑
关于瘫痪判刑的罪犯是否能申请保外就医的问题。文中详细介绍了保外就医的条件,包括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等情形。同时,也说明了取保候审手续的处理方式,包括申请流程、保证方式等。总之,是否允许瘫痪判刑的罪犯保外就医取决于是否满足相关条件,并按照法定程序
抢夺罪的上诉立案时间及相关程序。上诉立案时间大约需要40多天。抢夺罪特征为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实施了公然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且数额巨大或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与抢劫罪的区别在于是否使用暴力或胁迫方法。抢夺罪的刑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