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类别 > 投毒罪:法律中的严重犯罪行为

投毒罪:法律中的严重犯罪行为

时间:2024-06-04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11143

投毒罪的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投毒罪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这与故意杀人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根本区别。

二、客观要件

投毒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用投放毒物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毒物是指含有毒质的有机物或者无机物,如砒霜、敌敌畏、氰化钾等。投放毒物的场所多种多样,包括自来水池、水渠、水井、食堂的水缸、饭锅、牧场的饮水池和牲畜饲料等。

三、主体要件

投毒罪主体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根据法律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投毒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四、犯罪的主观方面

投毒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投毒行为危害公共安全,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动机不影响定罪。

认定投毒罪的界限

一、投毒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

只要行为人实施的投毒行为危害了公共安全,即便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也构成投毒罪的既遂。如果已经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则应依照法律规定处罚。

二、投毒罪与以投毒为手段的行为的区别

只要行为人明知自己的投毒行为会引起不特定多人或不特定多禽畜中毒伤亡,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就应以投毒罪论处。如果投毒行为只针对特定的个人、特定个人家庭饲养的禽畜等,并将损害结果限制在局部范围内,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不应定投毒罪。

三、投毒罪与危险物品肇事罪的界限

危险物品肇事罪是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的重大事故,且只能由过失构成;而投毒罪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

四、投毒罪与环境污染行为的界限

环境污染行为与投毒罪的原因和表现形式不同,前者是违反环境保护法规定,任意排放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民健康和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

投毒罪的处罚

根据法律规定,犯投毒罪尚未造成危害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