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救济是指当事人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纠纷的方式,包括自决和和解。自决是指一方凭借自身力量使对方服从,而和解则是双方通过互相妥协和让步来解决争议。这两种方式都不需要第三方的参与,也不受任何规范的制约。
社会救济是指依靠社会力量处理民事纠纷的一种机制,包括调解和仲裁。调解是由第三方(调解机构或调解人)出面对纠纷双方进行调停,通过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劝导,促使他们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解决纠纷的协议。调解协议虽然没有法律上的强制力,但具有合同意义上的效力。仲裁则是由双方当事人选定的仲裁机构对纠纷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与调解不同,仲裁裁决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上的拘束力。然而,仲裁和调解都需要纠纷的双方自愿同意,只有达成仲裁协议并同意将纠纷交付裁决,仲裁才能开始进行。
公力救济是指通过诉讼来解决民事纠纷。民事诉讼是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通过审理、判决和执行等方式解决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民事诉讼以动态和静态两种形式呈现。动态方面,表现为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静态方面,表现为在诉讼活动中产生的诉讼关系。
民事纠纷可以报警,但公安机关不会受理。因此,我们仍然建议当事人通过协商解决纠纷。
犯罪嫌疑人送检前是否一定会被捕的问题。案件移送检察院并不表示犯罪嫌疑人必定被逮捕,逮捕与审查起诉无必然联系。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若有逮捕需求,需提交逮捕申请并经过检察院审批。检察院审查逮捕时,可讯问犯罪嫌疑人及询问证人,辩护
中国民事案件中上诉程序的相关法律规定。文章介绍了上诉到开庭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但第二审审结期限有限。同时详细阐述了民事案件上诉的条件,包括原告与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及案件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等。文章还指出
民事诉讼案件开庭时间的相关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开庭时间与送达和适用程序有关。简易程序案件当事人收到应诉材料后15日内开庭,普通程序案件需30天后开庭。对于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公告送达期限为60天。民事案件立案及开庭时间具体程序包括立案通知、答辩
法庭审理笔录的重要性及其相关法律规定。法庭审理笔录是记录法院裁判案件全部审判活动的书面材料,真实反映庭审过程,具有法律依据。书记员需按法律规定记录法庭审理活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权申请补正笔录。法庭笔录应当在庭审过程中当庭宣读,并在确认无误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