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经济能力不能满足物质上和精神上需要,就会有可能采取偷窃行为满足需要。想必很多人都想要了解,盗窃罪立案时效是多少?盗窃罪判处死刑的情形有哪些?诈骗罪与盗窃罪的区别是什么?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介绍一下。
一、盗窃罪立案时效是多少
盗窃罪的追诉时效,应当根据盗窃数额确定,最高可以达到二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3、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二、盗窃罪判处死刑的情形有哪些根据《刑法》第264条,只有在两种特定情形才有可能对盗窃罪判处死刑,一是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二是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如果盗窃的是这两种对象之外的其他财物,无论数额多么巨大、情节多么严重,该盗窃罪是不能判处死刑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这里的“盗窃金融机构”同抢劫罪中的“抢劫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含义基本相同,指的是盗窃金融机构的经营资金、有价证券、客户资金等,而不包括金融机构的办公用品、交通工具等财物。
这里的“盗窃珍贵文物”指的是盗窃国家一级文物1件以上或者二级文物3件以上、情节严重的情形。可见,虽然盗窃的是珍贵文物,但属于国家三级文物或者三级以下的文物、省级文物等的盗窃罪是不能适用死刑的。
三、诈骗罪与盗窃罪的区别盗窃罪原则上是以秘密窃取的方法,将它人公私财物转移到自己或者第三人的控制之下而非法占有。诈骗罪是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罪与其他侵犯财产犯罪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特点的行为结构或者行为方式: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实施欺诈行为,致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财产权受到损害。
所以,盗窃罪与诈骗罪的最大区别是基于受骗人是否基于认识错误而处分(交付)财产,即当事人是否自愿交付。
以上是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的盗窃罪立案时效是多少、盗窃罪判处死刑的情形有哪些、诈骗罪与盗窃罪的区别的内容。希望上文的的内容会有所帮助。还有其他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欢迎上手心律师网的法律平台,我们的律师会对于疑问进行专业的咨询解答。
如何举报公司盗窃行为的相关步骤和法律规定。建议发现公司存在盗窃行为时,立即报警并向公安机关提供证据。文章还详细解释了盗窃罪的刑事处罚、量刑标准以及共同犯罪的处理方式,包括罚金规定和其他转化盗窃罪的情况。如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刑事辩护律师。
侵占罪、盗窃罪与诈骗罪之间的区别。三者中,盗窃罪和侵占罪都涉及非法占有,但时间点不同。侵占罪涉及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等三种财物,主体为一般自然人,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诈骗罪则是基于受害人的受骗,不完全违背受害人的意思表示。在区分这三种罪行时,需关注其侵
侵占罪的相关内容。侵占罪是刑法中的唯一绝对亲告罪,公安机关无管辖权,只能向法院提起自诉。侵占罪要求具备故意和特定的犯罪对象,处罚根据数额大小决定。侵占罪概念包括各种财产犯罪和侵犯财产的民事侵权行为。起点数额和立案标准视具体情况而定,行为对象的价值可根
入室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及立案标准。入室抢劫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侵犯的客体包括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使用暴力、胁迫等手段强行劫取公私财物。只要行为人实施抢劫行为,无论是否成功或财物数额,都应当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