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是指在商品营销活动中,通过招募人员介绍发展他人加入,形成网络组织,并以招募人员的销售业绩计提报酬的行为。传销的主要特征包括:
1. 介绍加入:新加入者必须通过已加入者介绍才能加入推销组织,并成为传销员。
2. 形成网络:通过介绍和被介绍,形成了上下级关系,构建了销售网络。
3. 复式计酬:传销企业对传销员不仅按其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产品业绩计提报酬,还以其介绍加入的下线传销员的销售业绩计提报酬。
直销是指直销企业招募直销员,由直销员在固定营业场所之外直接向最终消费者推销产品的经销方式。直销与传销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 定义上的区别:直销是通过人员面对面向最终消费者销售商品,而传销是通过招募人员介绍发展他人加入形成网络组织。
2. 交易对象上的区别:直销的交易对象是最终消费者,而传销的交易对象只是传销组织者进行商业欺诈活动的载体。
3. 入会费上的区别:直销公司收取较低的入会费,且有退货制度,而传销一般收取高额的入会费,且不能退还。
4. 公司获利基础上的区别:直销公司以向最终消费者销售商品为基础获利,而传销公司依靠新人加入交纳的高额入会费和将产品以高价向下线人头转售获利。
当前国内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主要采用“拉人头”的形式,通过诱骗、威胁、限制人身自由、精神控制等手段诈取钱财,并构成刑事犯罪。这些活动以高额入门费为主要收入来源,与“金字塔”式欺诈活动相似。
传销组织采取暴力和精神双重控制,使参与者很难脱离传销组织。一些组织者甚至唆使传销人员暴力抗法。组织者还限制人身自由,禁止接触外界,使参与者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参与传销和变相传销的人员结构更加复杂,包括下岗职工、农民、复转军人、在校学生和退休的老年人等。近年来,以在校学生为主要群体参与传销的情况也有所增加。
非法组织利用互联网发布信息,介绍传销方法,收取高额入门费,组织传销网络,并通过银行卡划账进行交易。这种行为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社会危害性。
我国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的法律依据包括:
1. 国务院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国发[1998]10号)
2.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工商局等部门关于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等非法经营活动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第55号)
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严厉打击传销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国办发[2001]80号)
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情节严重的传销或者变相传销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法释[2001]11号)
5. 公安部关于严厉打击以传销和变相传销形式进行犯罪活动的通知(公通字[2000]54号)
6.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迅速开展广泛宣传、深入揭批、严厉打击传销及变相传销行为专项行动的通知(工商公字[2001]231号)
从事传销和变相传销的行为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非法经营的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犯非法经营罪的,将被处以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违法所得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将被处以更重的刑罚。
合同诈骗罪的定义、刑事责任及相关知识。合同诈骗罪是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欺骗手段非法占有对方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合同诈骗罪的刑事责任依据情节轻重划分。此外,《刑法》修正案七对合同诈骗罪进行了补充,特别涉及到传销活动的相关规定
如何识别非法金融业务,包括高利贷、传销、非法境外黄金保证金业务和非法集资等。提醒广大市民提高识别能力,自觉抵制诱惑,增强理性投资意识和风险自担意识。同时,要学会识别真假金融机构,看其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以及从事的活动是否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
公务员组织传销犯罪的管辖问题。依据我国法律,公务员组织传销犯罪属于普通刑事案件,由犯罪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负责侦查。而职务犯罪如贪污贿赂等则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自诉案件则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