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 > 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 了解传销和变相传销的骗局

了解传销和变相传销的骗局

时间:2024-02-11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13885

传销与直销的区别与特征

一、传销的定义与特征

传销是指在商品营销活动中,通过招募人员介绍发展他人加入,形成网络组织,并以招募人员的销售业绩计提报酬的行为。传销的主要特征包括:

1. 介绍加入:新加入者必须通过已加入者介绍才能加入推销组织,并成为传销员。

2. 形成网络:通过介绍和被介绍,形成了上下级关系,构建了销售网络。

3. 复式计酬:传销企业对传销员不仅按其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产品业绩计提报酬,还以其介绍加入的下线传销员的销售业绩计提报酬。

二、直销的定义与特征

直销是指直销企业招募直销员,由直销员在固定营业场所之外直接向最终消费者推销产品的经销方式。直销与传销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 定义上的区别:直销是通过人员面对面向最终消费者销售商品,而传销是通过招募人员介绍发展他人加入形成网络组织。

2. 交易对象上的区别:直销的交易对象是最终消费者,而传销的交易对象只是传销组织者进行商业欺诈活动的载体。

3. 入会费上的区别:直销公司收取较低的入会费,且有退货制度,而传销一般收取高额的入会费,且不能退还。

4. 公司获利基础上的区别:直销公司以向最终消费者销售商品为基础获利,而传销公司依靠新人加入交纳的高额入会费和将产品以高价向下线人头转售获利。

当前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的特点

一、主要形式

当前国内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主要采用“拉人头”的形式,通过诱骗、威胁、限制人身自由、精神控制等手段诈取钱财,并构成刑事犯罪。这些活动以高额入门费为主要收入来源,与“金字塔”式欺诈活动相似。

二、手段更加恶劣

传销组织采取暴力和精神双重控制,使参与者很难脱离传销组织。一些组织者甚至唆使传销人员暴力抗法。组织者还限制人身自由,禁止接触外界,使参与者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三、人员结构更加复杂

参与传销和变相传销的人员结构更加复杂,包括下岗职工、农民、复转军人、在校学生和退休的老年人等。近年来,以在校学生为主要群体参与传销的情况也有所增加。

四、利用互联网的突出行为

非法组织利用互联网发布信息,介绍传销方法,收取高额入门费,组织传销网络,并通过银行卡划账进行交易。这种行为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社会危害性。

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的法律依据和法律责任

一、法律依据

我国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的法律依据包括:

1. 国务院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国发[1998]10号)

2.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工商局等部门关于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等非法经营活动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第55号)

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严厉打击传销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国办发[2001]80号)

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情节严重的传销或者变相传销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法释[2001]11号)

5. 公安部关于严厉打击以传销和变相传销形式进行犯罪活动的通知(公通字[2000]54号)

6.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迅速开展广泛宣传、深入揭批、严厉打击传销及变相传销行为专项行动的通知(工商公字[2001]231号)

二、法律责任

从事传销和变相传销的行为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非法经营的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犯非法经营罪的,将被处以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违法所得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将被处以更重的刑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有奖销售的含义和本质

    有奖销售的含义和本质,指出有奖销售是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或服务时给予购买者额外奖励的行为,目的是促进商品销售。有奖销售的本质在于销售而非有奖,违反本质的行为应受法律禁止。此外,文章介绍了有奖销售的分类,包括附赠式和抽奖式有奖销售。

  • 如何识别非法金融业务?

    如何识别非法金融业务,包括高利贷、传销、非法境外黄金保证金业务和非法集资等。提醒广大市民提高识别能力,自觉抵制诱惑,增强理性投资意识和风险自担意识。同时,要学会识别真假金融机构,看其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以及从事的活动是否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

  • 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

    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虚假宣传是经营者在商业活动中发布虚假广告,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准则。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经营者、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分别需要承担不同法律责任,包括罚款、承担民事责任等。若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无法提供广告主真实信息,则需

  • 商场虚假宣传导致损失,如何要求赔偿

    消费者在商场因虚假宣传购买产品遭受损失后的索赔问题。消费者需保存相关证据,先与商场协商,如无法达成一致可投诉或诉讼。法律规定了虚假宣传的处罚和赔偿标准,包括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误导消费者。发布虚假广告将面临严厉处罚。

  • 传销诈骗案量刑多少
  • 直播间虚假宣传违法吗
  • 怎么判定虚假宣传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