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房屋如何分配
婚前房产的归属
很多市民在婚前购买房屋,而且在购房时往往没有详细约定夫妻双方的权益。男方在婚前借钱购房,并将房产登记在自己名下,婚后夫妻共同偿还债务。然而,一旦离婚,夫妻双方在房屋分配问题上产生争执。这类纠纷成为离婚案件中的重点问题。
缺乏证据的借款纠纷
王芳和曹建是在2002年相识的,为了购买房屋结婚,曹建向朋友借了15万元。2003年登记结婚后,夫妻共同偿还债务。然而,离婚时双方对于房屋的所有权和借款问题产生争议。王芳主张房屋是曹建在婚前购买的,但婚后夫妻共同偿还债务,因此曹建应该给予她7.5万元的补偿。而曹建坚决否认这一说法,称婚前购房的款项都是他自己和父母的。
举证责任与补偿
根据民事法律,提出主张的一方需要提供证据。王芳提出曹建在婚前借款购房,并在婚后共同偿还债务的主张,必须提供证据。尽管王芳的母亲可以作为证人,但由于与王芳存在亲属关系,法院一般不会认可其证言。如果曹建坚决否认夫妻双方在购房时借款,而王芳无法提供确凿证据加以证实,法院最终不会认定存在借款。
和解协议的达成
由于王芳无法证明还款事实,她的代理人积极进行调解工作。最终,曹建考虑到孩子的问题,主动提出离婚,并愿意给予王芳一定的补偿。经过双方协商,最终达成和解协议,曹建向王芳支付2.5万元作为补偿。尽管王芳认为自己吃亏了,但由于没有证据,她无法得到补偿。
借款手续引发的争议
在江都大桥镇也发生了类似的案例。严英和李翔在2004年相识,为了结婚,他们在2005年购买了一套房屋。首付款中,有李翔变卖之前房屋的款项和向他人借款的款项。贷款是以李翔的名义贷款,并登记在他名下。婚后,严英和李翔共同偿还房屋贷款。然而,离婚时双方对于补偿问题产生争议。严英主张借款是向朋友借的,并由夫妻共同偿还,因此离婚时她应该得到2万元的补偿。而李翔则称这笔借款是他自己的债权偿还款,与严英无关。
纠纷解决的方式
根据扬州大学法学院专家的指出,婚前购房和婚后购房有一个原则:婚前个人购买的房屋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而婚后用共同财产购买的房屋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后,双方对于房屋的价值和归属有三种处理方式:通过协商,一方放弃房产所有权并获得相应的补偿;通过竞价拍卖,出价高的一方获得房产所有权,并支付给未获得房产的一方作为补偿;对于双方都不想要的房产,可以评估后进行拍卖,并对所得款项进行分割。
如何防止纠纷
为了避免婚后发生房产纠纷,夫妻双方应该在婚前进行房产公证或到律师事务所进行房产见证。双方也可以约定房产所有权的归属,但最好以书面形式进行,并确保约定具有明确、具体和可操作性。如果约定了各自收入归各自所有、债务由各自承担,应确保债权人知晓并由双方签字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