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渎职罪 > 深入探讨滥用职权罪及其影响

深入探讨滥用职权罪及其影响

时间:2024-03-06 浏览: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14590

关于滥用职权罪的一些新解释

一、滥用职权是否包含超越职权

根据现行法律和立法发展历程,滥用职权和超越职权是两种不同的行为。滥用职权是在职务范围内不正确地使用职权,而超越职权是超越职务范围处理不该处理的事项。滥用职权和超越职权在法律特征上也有明显区别。滥用职权是在职权范围内行使权力,因此在形式上一般是合法的;超越职权则是超越职务范围行使权力,因此在形式上是违法的。滥用职权具有拘束力,而超越职权的行为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法律效力。因此,滥用职权和超越职权应该被视为两种不同的行为。

二、滥用职权是否等于滥用自由裁量权

滥用职权和滥用自由裁量权是不同的概念。滥用职权是指在行使职权时不正确地使用职权,而滥用自由裁量权是指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不正确地使用自由裁量权。滥用职权和滥用自由裁量权都可能造成违法行为,但滥用职权是在职务范围内行使权力,因此在形式上一般是合法的;而滥用自由裁量权则是超越了自己的职务范围行使权力,因此在形式上是违法的。因此,滥用职权和滥用自由裁量权应该被视为两种不同的行为。

三、滥用职权是否包含故意放弃职守

故意放弃职守不应该被视为滥用职权的一种形式。滥用职权是在职权范围内不正确地使用职权,而故意放弃职守是有义务和能力履行职责却未履行职责。滥用职权和故意放弃职守在字面含义上有明显区别,滥用职权是已经行使了职权,而故意放弃职守是未履行职责。滥用职权和故意放弃职守在行政诉讼角度上也有不同的争议焦点和司法审查结果。因此,滥用职权和故意放弃职守应该被视为两种不同的行为。

四、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的本质区别是否在于罪过不同

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在行为形式上可以表现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但其本质区别不在于罪过的不同。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在行为和结果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因此不能仅从行为人对行为的态度来确定罪过形式。罪过的鉴定应该基于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认为滥用职权和玩忽职守的罪过形式可以不一致是没有法律根据的。滥用职权和玩忽职守应该被视为两种不同的罪名。

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的区别及联系

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的主观方面

在主观方面,滥用职权罪一般表现为故意,有时也表现为过失;玩忽职守罪一般表现为过失,有时也表现为故意。例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违法使用武器、警槭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等侵犯人身权的行为,都属于滥用职权的行为,在主观上都可以由故意或者过失构成。类似地,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等行为,都是不履行职责的行为,即玩忽职守行为,它们在主观上也都可以由故意或者过失构成。

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的本质区别

滥用职权罪只能表现为作为形式,玩忽职守罪只能表现为不作为形式,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滥用职权是指胡乱地、过度地使用职权,尽管其行使职权不正确、不合法,但毕竟都已经行使了职权,即作为。而玩忽职守包括不履行职责和不正确履行职责两种情形。不履行职责属于不作为,不正确履行职责则是已经有所作为,通常被归结为作为。然而,不正确履行职责之所以受到法律否定评价,并不是因为行为人已经有所作为,而是因为行为人尚未履行全部作为义务,未尽到应尽职责。因此,将不正确履行职责归结为作为是不妥当的。

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与徇私舞弊罪的联系

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是刑法规定的三大基本渎职犯罪。滥用职权罪与徇私舞弊罪之间存在包容竞合关系,玩忽职守罪与徇私舞弊罪之间也存在包容竞合关系。滥用职权既可能出于徇私动机,也可能出于官僚主义作风。特殊的滥用职权是出于徇私动机的滥用职权,可能构成徇私舞弊罪。玩忽职守中的故意放弃职守或者故意不履行职责也可能出于徇私动机。故意玩忽职守的行为有可能出于徇私动机。因此,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都可以作为徇私舞弊罪罪状中的舞弊行为。玩忽职守也可以分为普通玩忽职守和出于徇私动机的特殊玩忽职守,它们可能构成玩忽职守罪和徇私舞弊罪。综上所述,滥用职权罪是指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导致损失的行为,玩忽职守罪是指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职责导致损失的行为,徇私舞弊罪是指工作人员出于徇私动机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导致损失的行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滥用职权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滥用职权行为不构成犯罪行为,而是属于结果犯,涉及滥用职权罪与渎职罪中的罪名存在法条竞合关系。对于滥用职权行为导致的重大损失,包括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等,应依法认定为犯罪行为,并给出了具体的认定标准。

  • 渎职罪的定义和要素

    渎职罪的定义、主体要素、客体要素、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渎职罪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妨害国家机关正常活动的行为。犯罪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公务的人员。渎职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主观方面大多数出于故意,少数出于过失。

  • 渎职罪20万判刑吗

    渎职罪中涉及国有资产管理的犯罪,特别是导致公共财产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导致他人死亡的情节。狭义上,此类犯罪可能面临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广义上还包括多种类型,如徇私舞弊型、滥用职权型和玩忽职守型等。这些行为不仅破坏国家机关运作,也给国家和人

  • 食品监管渎职罪怎样量刑处罚

    食品监管渎职罪的量刑处罚。根据《刑法》第四百零八条之一,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导致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其他严重后果的,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造成特别严重后果,将被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此外,文章

  • 失职渎职罪怎么判
  • 玩忽职守罪的特征是什么
  • 渎职罪怎么判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