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并且数额较大的行为。该罪名的立案标准最早没有在1979年的刑法中规定,而是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5年2月28日颁布实施的《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中具体规定的。1997年刑法第271条规定了职务侵占罪的刑罚,即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可以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数额巨大的则可以处以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行为人利用自己在本单位所具有职务所产生的方便条件。对于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一般表现为侵吞、盗窃、骗取等非法手段。构成职务侵占罪,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5000元至1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这里的数额应当累计计算。
在受案阶段,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负责统一受理、管理举报线索。其他部门或者人员对所接受的犯罪案件线索,应当及时移送举报中心。有关机关或者部门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是否立案的案件线索和人民检察院侦查部门查办案件发现的案件线索,由侦查部门自行审查。举报中心对于所收到的举报线索要及时进行处理。
在审查阶段,侦查部门对于举报中心移交的举报线索进行审查后,应当制作审查结论报告,提出处理意见,报检察长决定。如果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侦查部门将提请批准立案侦查;如果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符合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侦查部门将提请批准不予立案。对于属于错告的情况,如果对被控告人、被举报人造成不良影响,应当向有关部门澄清事实。对于属于诬告陷害的情况,应当依法追究其责任。
立案阶段,人民检察院决定对案件立案侦查的,应当制作立案决定书。决定不予立案的情况下,如果是被害人控告的,应当制作不立案通知书,写明案由和案件来源、决定不立案的原因和法律依据,并由侦查部门在十五日内送达控告人,同时告知本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控告人不服,可以在收到不立案通知书后十日内申请复议。对于不立案的复议,由人民检察院的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办理,并在收到复议申请三十天以内作出复议决定。对于未构成犯罪但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被举报人,人民检察院应当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
员工侵占公司财产的法律处罚。对于侵占公司财产的行为,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金额大小,会受到刑法和法律的制裁。国有和非国有公司中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占财产,将面临有期徒刑和财产处罚。同时,《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也对此类行为做出了相关规定,涉及收受贿赂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为: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5000元至1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1条,对公司、企业或
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
职务侵占是否容易立案,要看行为人是否达到了立案标准,达到立案标准就容易立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六万元以上的,构成职务侵占罪,应予立案追诉。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