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日趋深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主体的逐利方式与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然而,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国家对公平的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与维护没有得到很好到位,一些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和公众利益的违法行为便大量滋生。
这些违法行为严重侵害了公民的生命健康和正常的社会秩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我国长期实行的国家市场管理的机制,忽视了其它社会力量如公共团体、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的作用。
因此,在我国建立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中国消费者协会以及全国45个省市消费者协会于2007年初开展的“全国城镇消费维权状况调查”报告表明,不少消费者认为消费者组织代表消费权益受到严重损害的不特定消费群体进行公益诉讼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构建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的部门法依据正在完善,现行制度的缺陷有望被克服。尽管我国民事公益诉讼法律尚不成熟,但现行法律已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实体法和诉讼程序环境。只要对传统诉讼进行必要改革,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
其次,公众维权意识的增加为我们推行公益诉讼制度提供了强大动力。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尽管通过个体诉讼难以达到维护公共利益的目标,但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普及将是我们推行公益诉讼的强大动力。
第三,消费者团体的增长奠定了消费者公益诉讼的基础。消费者团体特别是消费者协会已经拥有了相当的社会影响力,为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虽然我国在建立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和现实的可行性,但现实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纠纷在生活中屡见不鲜,而受害的消费者往往选择忍气吞声。
究其原因是在我国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消费争议解决途径中,理论上只有诉讼是最权威、最终、最有力度的方式。然而,我国消费者诉讼制度存在不少缺陷,包括原告起诉资格障碍、判例的效力障碍、法律责任制度缺陷、诉讼费用承担等等。
因此,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将是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前提。
消费维权相关知识,推荐阅读:
- 消费者维权的困难
- 消费者公益诉讼分析
民事公益诉讼可以由个人或者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规定的机关和组织提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符合条件的公益诉讼案件,包括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以及初步证据证明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对于公益诉讼案件,当事人可以和解,人
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在没有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或者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不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款规定的机关或者组织提起诉讼的,人民检察
消费者提起公益诉讼后胜诉的,对赔偿金如何处理目前是没有法律规定的,一般是依据法院判决书处理,其分配方式应该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上对特定的消费者平均分配。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生效裁判认定经营者存在不法行为,因同一侵权行为受到损害的消费者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
今年8月30号,长春中院受理了吉林省消费者协会提起的这起民事公益诉讼。长春市人民检察院也依法支持这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长春市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11月1日公开开庭审理此案。被告也当庭表示不上诉。今年5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