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两个以上的国家工作人员共谋、共同挪用公款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如果挪用公款的人将其给他人使用,并且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指使或者参与策划取得挪用公款的,也会被定罪处罚。
根据《刑法》对挪用公款罪的规定,挪用公款罪的共犯可能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情节严重,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而如果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且不退还,将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都是侵犯公共财产权,但侵犯程度和社会危害性不同。贪污罪侵犯的是公共财产所有权中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全部权能,而挪用公款罪只侵犯公款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
贪污罪的主观故意是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并且不准备归还;而挪用公款罪的主观故意是暂时占有并使用公款,打算以后予以归还。判断挪用公款是否转化为贪污,应当按照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具体判断和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目的。
贪污罪的行为表现为使用侵吞、盗窃、骗取等方法将公共财物据为己有。行为人往往采取销毁、涂改、伪造单据、帐目等手段,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发现公共财物已经被非法侵吞。而挪用公款罪的行为表现为擅自决定动用本单位公款,虽然有时也采取一些欺骗手段,但一般不采用侵吞、盗窃、骗取手段。在挪用公款案件中,行为人通常会在帐面上留下痕迹,甚至会留下借款凭证,没有平账举动,因而通过查账能够发现公款被挪用的事实。
以上是关于挪用公款罪的共犯条件的相关知识。如果您对此还有疑问或者其他法律问题,可以咨询专业律师获取帮助。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规定。该规定适用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备案原则包括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备案程序要求制定机关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备案,并需要提交备案报告、正式文本和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及处理方式。法律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用于个人营利活动构成挪用公款罪,需追缴违法所得。根据不同情况,如挪用时间、是否归还、是否用于营利或非法活动等,对挪用公款罪进行具体认定和处理。追缴违法所得是重要补充措施。
香港地区自杀未遂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参照我国刑法理论,需考虑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和客观方面四个要素来判断。如果自杀未对其他利益造成损害,不构成犯罪;反之则构成犯罪。如战时士兵自杀侵犯了国家安全利益,构成犯罪。乞丐自杀未对其他合法利益造成损害,则不构成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因过失而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该罪侵犯的对象是他人的生命权,即自然人的生命维持安全利益。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应受到刑法的惩罚。构成该罪的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