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涉税犯罪的罪名中,单位可以成为犯罪的主体。如果犯罪主体是单位,那么就会构成犯罪,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税务机关应首先追缴应纳的税款和骗取的出口退税款。对于逃避缴纳税款、抗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国家出口退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罪行,法律规定对其处以罚金和财产没收。具体的处罚如下: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零三条的规定,如果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导致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金;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金。
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如果单位犯本罪,将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各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税收体制不健全为涉税犯罪的滋生提供了土壤。例如,我国的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项税率为百分之十七,必须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进项税抵扣。然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企业的供货商并不一定都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导致税负相对较高。为了规避税收,一些企业冒着触犯刑律的危险,进行偷漏税违法犯罪活动,如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税务等职能部门的不规范操作为涉税犯罪提供了机会。一些税务征收人员对税款征收额度的随意性大,使得税收征管制度缺乏严肃性。税务登记、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的衔接和制约机制不完善,不能对纳税人实施有效监控,为偷漏税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便利。此外,一些税务部门对于公司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购等规定置若罔闻,或者随意放宽条件,导致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打击力度不够为涉税犯罪的发展提供了空间。税务部门普遍只以行政处罚为主,对于能够收取罚款的涉税犯罪行为,追求经济效益,没有依法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从事经济犯罪侦查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对财会、税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不熟悉,导致对涉税犯罪证据的收集不全面,给犯罪分子的辩护和法官的轻判提供了机会。此外,刑事处罚较轻也是涉税犯罪频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也是导致涉税犯罪存在的重要原因。
以上是关于涉税犯罪单位构成犯罪的相关知识。单位和相关人员都将受到处罚。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咨询我们专业的律师。
单位犯罪涉及的罪名,包括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等多个方面。文章详细列举了各类罪名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单位以及特殊主体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同时,文章还指出某些罪名只能是自然人犯罪,如侵犯财产罪。摘要概括了文章的主
逃税罪的定义、构成要件、刑罚和立案标准。逃税罪指通过欺骗、隐瞒等手段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逃税罪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等。立案标准涉及逃税数额、时间和行为性质等方面。
民间借贷利息个税的相关问题。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借款利息收入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分类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等,均适用超额累进税率或比例税率。对于劳务报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也适用20
债权凭证的记载要求,内容包括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基本情况、债权金额和依据、执行费的交纳情况、债权凭证持有人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债权凭证的期限等。详细说明了这些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以保障双方的权益和交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