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类别 > 拐骗儿童罪:法律视角下的犯罪与惩罚

拐骗儿童罪:法律视角下的犯罪与惩罚

时间:2024-08-11 浏览:4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15628

拐骗儿童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拐骗儿童罪的客体是他人的家庭关系和儿童的合法权益。该罪的对象是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

二、客观要件

拐骗儿童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蒙骗、利诱或其他方法,使儿童脱离家庭或监护人。

拐骗儿童的手段多种多样,例如给儿童喜欢的食物、玩具、衣服等,骗取儿童的好感后将其拐走。对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则常常以献殷勤、假意帮助照看孩子、表示喜爱儿童等手段骗取信任后,寻找机会将儿童骗走或将婴儿偷偷抱走。总之,使用各种手段拐骗儿童脱离家庭或监护人,是该罪在客观方面的重要特征。

拐骗儿童脱离家庭是指使儿童脱离与父母或其他亲属共同生活的地方。脱离监护人是指使儿童脱离依法对其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负责监督和保护的人。

三、主体要件

拐骗儿童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四、主观要件

拐骗儿童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其目的大多是为了将拐骗的儿童收养为自己的子女,也可能是为了使唤或奴役,或者出于对儿童的喜爱。虽然拐骗儿童的人主观上可能并不想伤害儿童,但是他们这种极端自私的行为,使受骗儿童心灵受到严重创伤,给儿童的父母和其他亲人造成极大的精神痛苦,也对社会正常秩序构成威胁。因此,对于拐骗儿童的犯罪行为,不论其动机、目的如何,都不应忽视其社会危害性,必须给予应得的惩罚。

拐骗儿童罪与拐卖妇女、儿童罪的界限

一、客体要件的区别

拐骗儿童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家庭关系和儿童的合法权益,而拐卖妇女、儿童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因此性质不同。

二、犯罪对象的区别

拐骗儿童罪的对象仅限于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而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对象范围更广,既可以是成年妇女,也可以是儿童。

三、犯罪目的的区别

拐骗儿童罪主要是为了收养或使唤、奴役儿童,而拐卖妇女、儿童罪则是为了贪图钱财,进行贩卖牟利。如果拐骗儿童是为了贩卖牟利,则应以拐卖妇女、儿童罪论处。

处罚

犯拐骗儿童罪的,将被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在量刑时,对于多次拐骗儿童的、对被拐骗儿童有奴役、虐待情节的、对被拐骗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对造成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忧虑成疾或导致其他严重后果的,都应依法加重处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如何确定拐骗未成年少女行为?

    根据中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二条和第十四条的规定,对于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并脱离家庭或监护人的行为,可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拐骗可以是直接对儿童实施,也可以是对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实施。而第十四条明确指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并且希望

  • 拐骗儿童罪的立案标准是怎么样的

    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是指使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离开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致使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监护人不能继续对该未成年人行使监护权。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拐骗儿童罪的立案标准

    拐骗儿童罪的立案标准为:拐骗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应当立案。对于多次拐骗儿童、对被拐骗儿童虐待情节的等应依法从重处罚。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拐骗儿童罪:法律视角下的犯罪与惩罚

      拐骗儿童罪,是指用蒙骗、利诱或者其他方法使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行为。拐骗儿童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家庭关系和儿童的合法权益,而拐卖妇女、儿童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因而性质不同。  在量刑时,对于多次拐骗儿童的;对

  • 揭秘诱骗儿童罪:法律视角下的关键问题
  • 拐卖儿童罪与拐骗儿童罪区别是什么
  • 未成年人做童工的相关法律规定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