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宣告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破产案件后认定债务人符合法定破产条件,并作出宣告其破产的裁定。人民法院应当以书面裁定形式进行破产宣告,并公开进行。在宣告时,应当通知债权人和债务人到庭,并当庭宣布裁定。即使债权人或债务人未到庭,裁定仍然有效。为了让破产债权人、债务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了解企业法人的破产情况,人民法院应当在裁定宣告债务人破产后发布公告,内容包括债务人亏损情况、资产负债状况、破产宣告时间、破产宣告理由和法律依据以及对债务人财产、账册、文书、资料和印章的保护等。
破产宣告的法律效果是:
1. 债务人停止生产经营活动,除非经人民法院许可。
2. 破产企业失去对自己财产的管理权和处分权,其全部财产由清算组接管。
3. 清算组决定解除或继续履行破产企业未履行的合同。
4. 破产企业的财产在其他民事诉讼程序中被查封、扣押、冻结的,受理破产案件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这些措施。
5. 人民法院应当指定必要的留守人员,包括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财会人员和财产保管人员。
6. 破产企业在法院受理案件前6个月至破产宣告之日内实施的某些法律行为无效。
破产清算的组织为清算组,它是在企业宣告破产后依法成立的临时性组织,负责进行破产清算。人民法院应当自裁定宣告企业破产之日起15日内成立清算组。清算组成员可以从破产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清算中介机构、会计和律师中产生,也可以从政府财政、工商管理、审计、税务等部门中指定。清算组的主要职责包括接管破产企业财产、清理破产企业财产、回收破产企业财产、管理和处分破产财产、提出和执行破产财产处理和分配方案等。
破产财产是指在破产程序中可以清算和分配的破产企业的全部财产,包括破产企业被宣告破产时经营管理的财产和依法应享有的财产权利。破产债权是指债权人对破产企业享有的应按照破产程序受偿的债权。
破产财产的清理是确定破产财产和破产债权的范围。破产财产包括债务人在破产宣告时所有的或经营管理的全部财产,以及破产宣告后至破产程序终结前取得的财产和应由债务人行使的其他财产权利。而破产债权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在破产宣告前成立、不享有优先受偿权、根据破产程序行使的债权。
破产费用是指为保证破产程序正常进行而支付的各种费用。在破产财产分配前,应当优先从破产财产中拨付破产费用。破产费用的范围包括破产财产的管理、变卖、分配所需费用,破产案件的受理费,债权人会议费用,催收债务所需费用以及其他在破产程序中支付的费用。
破产财产的分配是指清算组按一定的顺序和比例将破产财产清偿给债权人。清算组应当根据清算结果制作破产财产明细表和资产负债表,并提出破产财产的分配方案。分配方案经债权人会议通过后,由清算组执行。破产财产的分配可以一次性进行,也可以分多次进行。破产财产的分配方法以直接支付为原则,不便直接支付的可以采取邮寄方式。债权人未及时领取分配财产的,可以进行提存或变卖后提存价款,并由清算组发出催领通知书。债权人在规定期限内未领取的,清算组应当进行追加分配。
破产程序的终结是指正在进行的破产程序因某种法定事由而结束,以后不再继续进行。破产程序的终结包括通过执行和解协议终结、破产财产分配完毕终结以及因破产财产不足支付破产费用而终结。
企业破产清算中资不抵债的处理方式。当企业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清算组需按法定顺序进行清偿,若资不抵债则应立即申请破产并由法院指定新的清算组处理。同时,清算报告详细阐述了公司登记情况、清算组情况、债权人通知和公告情况、资产负债状况等内容。
破产清算评估办法,包括审查企业提供的破产基准日资产负债表及相关会计资料、无效行为审查、资产清查和评估范围。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清算组织的组成和职责,包括接管维护、资产清理计算和分配以及其他相关工作。通过本文,读者可以了解破产清算评估办法的详细内容和清算
企业资不抵债破产清算的详细程序和流程,包括成立清算组、通知债权人申报债权、召开债权人会议、确认破产财产和债权、拨付破产费用、破产财产清偿顺序、破产清算的结束等步骤。清算组由法院指定,负责破产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和分配。破产财产在优先支付破产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七条规定,债务人若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对债务人进行重整或者破产清算。申请破产清算需要提交破产申请书和相关证据。破产清算的费用应当从破产财产中优先支付,若财产不足以支付费用,则法院会宣告破产程序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