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受理费应该支付多少?
时间:2024-02-25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行政诉讼案的费用及受理条件
一、行政诉讼案的费用
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三条第(五)项规定,行政案件的受理费按照以下标准交纳:1. 商标、专利、海事行政案件每件交纳100元;2. 其他行政案件每件交纳50元。
二、行政诉讼的受理条件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41条规定,行政诉讼案的起诉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 原告合法:原告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诉必须以实际受影响的当事人的名义进行,不能以其他人的名义起诉。2. 被告合法:被告必须是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并且在起诉中必须明确指出被告的身份。3. 起诉的理由合法:起诉必须有具体的法律依据,明确的诉讼请求和确切的事实依据。4. 符合受案范围和受诉法院管辖:起诉案件必须在《行政诉讼法》第11条规定的受案范围内,并且必须提交给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受理。
行政诉讼程序
一审
1. 起诉:行政诉讼遵循“不告不来”的原则,即当事人不起诉,人民法院不能主动受理。2. 受理:人民法院在审查后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应在7日内立案受理。如果经审查不符合起诉条件,人民法院应在法定期限内裁定不予受理。一旦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将进入一审程序。在此阶段,人民法院将指定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如果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以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对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将以该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依据。同时,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发布的规章,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发布的规章。人民法院应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如有特殊情况需延长,须经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对于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须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3. 审理: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主要内容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不适用调解。
二审
当事人对第一审判决不服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对第一审裁定不服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裁定将发生法律效力。人民法院在审理上诉案件时,应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但判决或裁定不会因此停止执行。
行政诉讼案件的执行
当事人必须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如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或裁定,行政机关可以向一审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依法进行强制执行。如果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或裁定,人民法院可以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执行。如果您在行政诉讼方面遇到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专业律师团队,我们将为您提供解决方案。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工伤案件开庭审理:员工陈某诉香洲区人社局
员工陈某因工作期间突发脑梗死而申请工伤认定的事宜。香洲区人社局认为其不符合工伤认定情形并驳回申请,陈某不服并提起行政诉讼。庭审中,陈某提供证据证明其发病属于工伤,而第三人丹某公司则认为原告所患高血压与工作岗位无关。此外,香洲区法院今年受理的“民告官”
-
行政诉讼的管辖及其特征
行政诉讼管辖的相关内容及其特征。行政诉讼管辖涉及人民法院在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时的权限分工,具有专门法院不受理行政案件的特征。管辖包括级别管辖与区域管辖、法定管辖与裁定管辖以及共同管辖与单一管辖。研究这些分类有助于了解行政诉讼管辖的相关概念,更好地解决
-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定义和条件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定义及其条件。行政诉讼第三人是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与被诉行政行为或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主动申请或接受法院通知参加诉讼。其参加行政复议的条件是与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利害关系,并在行政复议申请受理后、行政复议决定作出
-
城管是否具有执法权的问题
城管是否具有执法权的问题。执法主体分为法定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和法定机关委托行政机关三类。国务院或省级政府可决定行政机关行使行政处罚权,但人身自由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部分大城市通过地方立法授予城管立法权,但并非所有城管都具有执法权。地方政府的
-
变更抚养关系起诉要交诉讼费吗
-
我国行政诉讼法可以发挥的作用有哪些
-
老年人被侵权起诉的诉讼费有哪些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