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婚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探望权的主体是已经离婚的父母与他们的子女。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义务配合探望权的行使。
探望权的行使涉及到享有该权利的主体执行人民法院已生效的离婚判决或双方达成的生效协议的实质性内容。
根据《婚姻法》规定,探望权是在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前提下行使的。如果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认为探望权的行使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损害或不利,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中止探望权。经过人民法院的审查后,如果事实存在,可以中止对方的探望权。一旦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情况消失,人民法院会通知双方恢复探望权。
需要注意的是,探望权的中止并不是对探望权进行终止处理,而是暂时停止对方行使探望的权利,因此称为"中止"而不是"终止"。
探望权的恢复是指在中止情况消失后,由人民法院通知双方继续执行生效的离婚判决中的探望权。
探望的方式可以由离婚双方约定,如果协商约定不成,可以由人民法院进行判决。
探望的时间可以由离婚双方约定,如果协商约定不成,可以由人民法院进行判决。
根据《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探望权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如果探望权人自动放弃了探望权,从而对子女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影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或子女本人都有权提起损害赔偿的诉讼。另外,如果探望权人滥用探望权导致子女身心健康受损,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或子女本人也有权提起损害赔偿的诉讼。
综上所述,了解和正确行使探望权对于维护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八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内容。包括家庭暴力的定义、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起诉受理的规定、补办结婚登记的效力起算、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处理原则、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中一方死亡的处理、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主体及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
婚姻法律协议的内容,包括夫妻行为规范、温馨型协议和公平型协议。其中涉及夫妻间的行为规范、吵架时的约定、按摩等温馨方面的协议以及有关尊重、隐私保护和暴力方面的公平型协议等。文章还阐述了婚前协议的法律效力。
事实婚姻解除的相关内容。事实婚姻未进行结婚登记,但男女通过同居维系关系。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解除事实婚姻可通过离婚诉讼,涉及财产和孩子抚养权纠纷也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根据《婚姻法》规定,夫妻感情破裂可准予离婚,包括重婚、家暴、分居等情
赡养扶助问题中常见的几种情况并解释了对应的处理方式。包括女儿出嫁后不赡养、父母再婚后不赡养、分家不公平不赡养、不照料晚辈不赡养以及不继承遗产不赡养等问题的处理办法。对于这些问题,主要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让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因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并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