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观点认为,王-乾应该按照协议约定赔偿黄-竹10万元。因为该协议是原、被告自愿达成的,且不违反相关法律规定。
第二种观点认为,王-乾不应该按照协议约定赔偿。因为该协议的内容属于道德规范,不属于法律范畴。
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
从各地法院对类似案件的判决结果来看,也认可了夫妻间忠诚协议的效力。例如,2003年,上海市闵行区法院判令男方因违反夫妻忠诚协议赔偿女方30万元,开创了司法认可夫妻忠诚协议法律效力的先河。2004年,重庆市一中院终审判决,根据夫妻忠诚协议,经常不回家的丈夫熊某按每小时100元的标准,赔偿妻子刘某4000元的"空床费"。2007年,北京海淀区法院根据夫妻忠诚协议,判令男方支付女方精神损害赔偿金101万元。
根据《婚姻法》第四条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第四条规定是从精神层面倡导和谐稳定的家庭夫妻关系。对于该条文,我认为应该从立法者立法的出发点以及整部《婚姻法》体现出来的保护合法婚姻、倡导和谐夫妻关系这一层面来理解。
虽然夫妻间忠诚协议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它属于法官自由裁量的范畴。在认定过程中,法官应在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此外,尽管《婚姻法》第四条不能直接适用于该案,但该条文隐含的意思以及体现出来的法律维护夫妻间健康稳定夫妻关系的精神可以作为法官判决的考量依据。基于私法意思自治原则,原、被告之间自愿签订的协议,并且该协议不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因此应该予以支持。
综上所述,基于维护夫妻和谐稳定关系、保护无过错方利益,以及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本人认为夫妻间忠诚协议应该予以支持认可。
子女抚养义务的免除问题,指出父母无法以任何理由免除抚养子女的责任。文章提及夫妻财产协议中关于子女抚养责任的约定,以及夫妻间各自承担债务的约定和扶助义务的免除问题。在约定中需确保债权人知晓,否则可能需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同时,即使约定各自财产归各自所有,
净身出户的法律含义及离婚中常见的财产转移前兆。净身出户指离婚时一方要求另一方放弃一切共同财产。常见的财产转移前兆包括未雨绸缪、暗渡陈仓和桃僵。为防范和补救这些问题,应注意收集证据,包括掌握对方开户银行和资金流向等。
张某与王某的婚姻关系中,保证书的法律效力问题。保证书中关于财产归属的约定具有法律效力,但关于放弃孩子抚养权的承诺不具有法律效力。法院认定保证书中财产约定的效力,但不认可放弃抚养权的约定,该约定只能作为决定孩子抚养权归属的参考因素。
婚前协议的公证程序及法律效力。首先介绍了准备材料、公证申请、公证审查和签名确认等婚前协议公证的步骤。然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解释了婚前协议的法律效力,包括夫妻对婚前及婚后财产的约定具有约束力,并在一定情况下对第三人产生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