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准备
在刑事审判程序中,首先需要进行庭前准备工作。这包括查阅公诉人移送审查起诉的案卷材料,并在必要时召开庭前会议以排除非法证据。
开庭
在开庭审理之前,书记员会查明各诉讼参与人是否已经到庭,并宣读法庭规则等。审判人员就座后,由审判长宣布开庭,并传唤被告人到庭。在传唤被告人的过程中,需要查明被告人的基本信息,并告知其相关的诉讼权利,询问是否申请回避等。
法庭调查
在法庭调查阶段,法庭通过向被告人或证人发问,以及举证质证等方式,来查明案件的事实。这一阶段的目的是确定案件的真相。
法庭辩论
在法庭辩论阶段,控诉方和辩护方就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犯罪的性质、罪责轻重、证据是否确实充分,以及如何适用刑罚等问题进行互相辩论。
被告人最后陈述
在辩论终结之后,被告人有权进行最后陈述。审判长在宣布辩论终结后,被告人可以行使最后陈述的权利。
审查判断证据与犯罪事实
刑事审判的任务之一是审查并判断控诉方提出的证据和指控的犯罪事实是否存在,是否为被告人所为,以及证据是否确实充分。法院在判决书中必须对控诉方指控的犯罪事实和提供的证据作出认定。
审查有关程序性事项
刑事审判不仅限于实体意义上的犯罪事实,还包括一些程序性事项的审查。例如,被告人提出口供系遭受刑讯逼供而来,或辩护人提出侦查取证行为违法等事项,法院应当对其进行审查并作出相应的决定。
适用法律,对案件作出裁判
在审查判断事实和证据以及进行程序性审查之后,法院必须根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罪、是否需要判处刑罚、应当判处何种刑罚、刑罚如何执行、判决生效的时间和条件等进行裁判并公开宣告。
第一审程序
第一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审判管辖的规定,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和自诉人自诉的案件进行初次审判的程序。
第二审程序
第二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上诉和抗诉案件进行审判的程序。
特殊案件的复核程序
特殊案件的复核程序包括死刑复核程序以及人民法院根据刑法第63条第2款的规定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案件的复核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是在发现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时,进行重新审判的程序。根据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审判的案件,如果原来是第一审案件,则按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如果原来是第二审案件,则按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
犯罪嫌疑人送检前是否一定会被捕的问题。案件移送检察院并不表示犯罪嫌疑人必定被逮捕,逮捕与审查起诉无必然联系。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若有逮捕需求,需提交逮捕申请并经过检察院审批。检察院审查逮捕时,可讯问犯罪嫌疑人及询问证人,辩护
中国民事案件中上诉程序的相关法律规定。文章介绍了上诉到开庭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但第二审审结期限有限。同时详细阐述了民事案件上诉的条件,包括原告与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及案件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等。文章还指出
民事诉讼案件开庭时间的相关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开庭时间与送达和适用程序有关。简易程序案件当事人收到应诉材料后15日内开庭,普通程序案件需30天后开庭。对于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公告送达期限为60天。民事案件立案及开庭时间具体程序包括立案通知、答辩
法庭审理笔录的重要性及其相关法律规定。法庭审理笔录是记录法院裁判案件全部审判活动的书面材料,真实反映庭审过程,具有法律依据。书记员需按法律规定记录法庭审理活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权申请补正笔录。法庭笔录应当在庭审过程中当庭宣读,并在确认无误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