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工程是指需要覆盖或掩盖的工程,如地基、电气管线、供水供热管线等。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顺利完成,避免资源浪费和损失,承包人在进行隐蔽工程前应通知发包人进行检查。
在具备覆盖、掩盖条件的情况下,承包人应先进行自检。合格后,承包人应及时通知发包人或发包人派驻的工地代表进行检查,并参与隐蔽工程的作业。通知内容包括自检记录、隐蔽内容、检查时间和地点。
发包人或其派驻的工地代表接到通知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隐蔽现场,对隐蔽工程的条件进行检查。若检查合格,发包人或其代表在检查记录上签字,承包人方可进行隐蔽施工。若发包人发现隐蔽工程条件不合格,有权要求承包人在一定期限内完善工程条件。
若发包人在接到通知后未按期对隐蔽工程条件进行检查,承包人应催告发包人在合理期限内进行检查。若因发包人未进行检查,承包人无法进行隐蔽施工,承包人有权暂停施工。承包人可顺延工期,并要求发包人赔偿因此造成的停工、窝工、材料和构件积压等损失。
若承包人未通知发包人进行检查而自行进行隐蔽工程,发包人有权要求对已隐蔽的工程进行检查。承包人应按要求进行剥露,并在检查后重新隐蔽或修复后隐蔽。若检查发现隐蔽工程不符合要求,承包人应返工,重新进行隐蔽。在这种情况下,检查费用、返工费用、材料费用等由承包人承担,同时承包人还应承担工期延误的违约责任。
个人是否能够签订建筑工程合同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只有具备企业法人资格及相关建筑业资质的企业才能担任承包方,个人签订建筑工程合同是无效的。文章还介绍了工程合同纠纷的取证方法,包括需要准备的相关证据和文件。遇到相似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建筑工程合同纠纷的起诉流程和法律依据。首先介绍了如何起诉,包括写好诉状、到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参加诉讼、不满意一审判决或裁定可提起上诉等步骤。接着介绍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如《民事诉讼法》中关于起诉、管辖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规定。同时,也探讨了装修合同属
建筑工程合同纠纷的类型和解决方法。常见的纠纷类型包括勘探纠纷、设计合同争执、施工合同问题、工程款优先级争议等。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当事人可协商解除合同或约定解除事由。解决纠纷时,需收集建设合同关系、工程实施证据和当事人身份证明材料等证据。
主体验收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并符合验收标准、质量资料齐全、整改完成、钢筋质量检测合格、施工现场符合生产条件等。同时,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竣工验收需具备特定条件,如完成设计和合同内容、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