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由国家性质和刑事诉讼法的性质决定的,而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又明显、深刻地体现着刑事诉讼法的阶级本质和特点。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一、从程序上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1.惩罚犯罪分子,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所谓准确,就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不枉不纵,毫无差错。所谓及时,就是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尽快办案,不拖延时间。
2.惩罚犯罪分子,必须正确适用法律。准确地查明案件事实是正确适用法律的基础与前提;而正确适用法律只是准确查明案件事实的一种正常的结果,而非必然结果。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才能正确地判断证据,认定案情和适用法律,从而正确地裁判案件。正确适用法律,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严重刑事犯罪问题。依法\"从快\",\"依法从重\". 3.在惩罚犯罪的同时,必须注意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是指对于已经追究的无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撤销案件,或者宣告无罪;对于尚未被追究的无辜公民,不得无根据地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无罪的公民,法律不仅要保障他们不受司法机关的刑事追究,而且要保护他们不受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的非法追究,切实保障公民合法的财产权利、民主权利、人身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二、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1. 司法机关通过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诉讼活动,惩罚犯罪分子,警戒犯罪,有助于减少和预防犯罪。
2. 司法机关通过整个诉讼活动,教育公民自觉学法、知法、守法,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3. 司法机关通过刑事诉讼活动和法制宣传,教育公民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积极与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产生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刑事诉讼法的总任务与各项具体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
1.刑事诉讼法的总任务就是通过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和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两项具体任务的完成,实现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的总任务。
2.刑事诉讼法的总任务与具体任务,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刑事诉讼法的总任务是各项具体任务应当实现的目标,各项具体任务是实现总任务的手段或方法。刑事诉讼法的总任务,使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等部门法相联系,表现了它们在根本任务与目的方面的一致性;刑事诉讼法的具体任务,使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等部门法相区别,反映了实现共同任务、目的的手段、方法方面的差异性。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拘留条件,公安机关可以根据不同情形对犯罪嫌疑人先行拘留,包括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被害人或在场人指认犯罪,发现犯罪证据,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在逃,有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可能,以及身份不明和有流窜作
网上开设赌场罪主犯未归案时,能否开庭的问题。依据我国相关法律,如果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即便主犯未归案,也可以先开庭审理在案犯罪嫌疑人。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网上开设赌场罪的立案标准和刑责程度。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和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在以下情形下应当回避: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二是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三是曾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四是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取保候审的决定应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保证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需要、被取保候审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性质和情节、可能判处的刑罚以及被取保候审人的经济状况等。保证金的数额最低为1000元。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