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4款的规定,对于经过补充侦查的案件,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可以做出不起诉的决定。需要强调的是,“可以”做出不起诉决定并不意味着检察机关有自主选择权,因为证据不足是不具备起诉条件的情况,因此不能提起起诉。在这个意义上,正确的表述应该是“应当”。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规则》,以下情形之一属于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可以做出不起诉决定:
只要刑事案件符合不起诉的情形,检察院就应当做出不起诉的决定。当然,如果被不起诉的人对检察院的决定不服,需要在接到通知之后的7日内进行申诉。
免予起诉的概念、决定及条件。免予起诉适用于公诉案件,由检察院依法自主决定。免予起诉的条件包括犯罪行为构成犯罪并应负刑事责任,以及被告人具有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可免除刑罚的情节。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免予起诉决定的具体内容和流程,包括制作免予起诉决定书并公开宣
免于刑事起诉的法律程序,包括不起诉的法律规定、不起诉决定书的内容以及处理措施和被害人的权益保护。在公诉机关确认被告人已经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因犯罪情节轻微可做出不起诉决定。不起诉决定书需明确被起诉人的基本情况、案件事实、不起诉的根据和理由等。对于被不起
刑事处罚与不起诉决定的法律规定。首先介绍了刑事处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然后详细阐述了不起诉决定的情形,包括无犯罪事实或不应追究刑事责任、证据不足、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情形以及犯罪情节轻微或免除刑罚等。同时,还介绍了不起诉决定的法律后果,包括制作
审判证据不足时的程序。当证据不足时,案件会移送到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如证据不足可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最多两次,每次一个月。若经两次补充侦查后证据仍不足,检方将做出不起诉决定。审查起诉阶段一般一个月,重大案件可能延长半个月。检察院提起公诉后,案件进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