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准备工作不充分:施工企业在签订施工合同前对对方的主体资格、资信状况、履约能力、经营范围、资质等级等主体信息审查不到位,对施工合同标的物的合法性、真实性以及资金落实情况等了解不充分,对对方合同签约代理人的签约代理权限确认不清楚。
2、基本条款存在不足:施工企业缺乏必要的法律常识,疏于对合同基本条款的审查,导致合同的八大主要条款不完备,存在导致合同无效、可撤销或可变更以及效力待定的条款,责任限制或免除条款明显不合理,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等约定不明确以及争议解决方式条款不符合法律规定。
1、己方存在瑕疵:施工企业在合同履行中违反了合同履行原则,未与对方签订书面协议对合同进行变更,未通知债务人或未取得债权人的同意就转让债权或债务,未保存施工合同履行中的各种法律文件等。
2、对方履行瑕疵反应滞后:施工企业未及时提出异议,怠于行使相关的权利主张,未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提出诉讼等。
合同终止后,施工企业仍需履行保密、协助以及通知等后合同义务,妥善保管各种合同资料,否则可能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处于不利地位。
加大对领导干部以及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学习与培训力度,提高其对合同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及其不良后果的认识,增强其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能力。
建立或完善合同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合同管理的主管部门及职责,规范合同的订立、审批、会签、登记、备案流程,合同示范文本的使用,合同专用章的管理,合同履行的动态监督,合同纠纷的及时处理,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以及合同管理的奖惩等事项。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合理分工、大力协同的原则,建立一套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亲自主管,法律事务部门牵头负责,各职能部门具体分管,具体承办人专管的上下成线、纵横成网、彼此配合、彼此协调的内部合同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各合同管理部门及人员的合同管理职责。
详细审查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资信状况、履约能力、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工程项目本身的落实情况以及施工合同文本的基本条款;及时履行合同,对对方的履行瑕疵、违约等事项作出反应,及时收集证据,提出相应的权利主张;按照法定或约定的要求保守对方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履行协助及通知义务,保管好各种合同档案资料。
积极应对合同法律纠纷,分析纠纷的产生原因、社会影响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优化比较解决方式,制定纠纷解决方案,准备相关证据材料,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合同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工程日期、质量标准、合同价款金额、工程承包范围和内容以及双方义务与责任等。合同中明确了发包人和承包人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工程质量标准和承包范围,同时强调了发包人应办理相关许可、批准或备案等法律责任。
个人是否能够签订建筑工程合同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只有具备企业法人资格及相关建筑业资质的企业才能担任承包方,个人签订建筑工程合同是无效的。文章还介绍了工程合同纠纷的取证方法,包括需要准备的相关证据和文件。遇到相似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建筑工程合同纠纷的起诉流程和法律依据。首先介绍了如何起诉,包括写好诉状、到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参加诉讼、不满意一审判决或裁定可提起上诉等步骤。接着介绍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如《民事诉讼法》中关于起诉、管辖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规定。同时,也探讨了装修合同属
主体验收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并符合验收标准、质量资料齐全、整改完成、钢筋质量检测合格、施工现场符合生产条件等。同时,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竣工验收需具备特定条件,如完成设计和合同内容、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