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 专业律师解析:检察机关办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的法律规定与实务指引

专业律师解析:检察机关办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的法律规定与实务指引

时间:2024-06-08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18270

公开同时听取陈述提起的条件

根据《人民检察院办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公开审查程序试行规则》,公开同时听取陈述是检察机关在审查民事、行政申诉案件中的一项重要程序。但是,并非所有申诉案件都必须经过公开同时听取陈述的程序,而是要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决定是否采用这种形式。公开同时听取陈述提起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案件具有一定的争议性

公开同时听取陈述适用于那些具有一定争议性的案件,即当事人对法院的判决或裁定存在异议,认为其有错误或不公正的情况下,可以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诉。如果案件没有争议,当事人对法院的判决或裁定没有异议,那么公开同时听取陈述的程序就不适用。

2. 当事人申请或检察机关决定

公开同时听取陈述的形式可以由当事人申请,也可以由检察机关决定。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申诉理由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请,要求进行公开同时听取陈述。而检察机关在审查申诉案件时,根据案情决定是否采用这种形式,以更好地了解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和观点。

3. 检察机关认为有必要

在审查申诉案件时,如果检察机关认为公开同时听取陈述对于判断案件是否存在错误或不公正有必要,就可以决定采用这种形式。检察机关在审查申诉案件时,会综合考虑双方当事人的申诉理由、证据以及法院的判决或裁定,综合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公开同时听取陈述。

总之,公开同时听取陈述提起的条件是案件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当事人申请或检察机关认为有必要进行这种形式的听取。这样的程序可以更好地保障申诉人的主张权,被申诉人的知情权和申辩权,提高办案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检察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廉政建设,同时也有利于做好无错判裁案件的服判息诉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公开同时听取陈述的情况

根据《试行规则》第十三条的规定,检察机关可以根据案情或当事人的申请,决定公开同时听取陈述。然而,该规定并没有明确规定哪些情况应当公开同时听取陈述。根据检察实践的情况,以下几类情况应当公开同时听取陈述。

进入立案程序的案件

进入立案程序的案件应当公开听取陈述。一般来说,检察机关只有在立案之后才能借调法院审判卷宗,并在审查法院卷宗的基础上进行听取陈述。这样做有助于确保听取申辩时能够针对焦点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审查。

可抗案件

原则上,可抗案件应当公开同时听取陈述。民事、行政案件涉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繁多,检察人员很难全面正确地把握这些知识。当事人的申辩意见有助于检察机关全面正确地把握相关知识,从而保证案件的抗准。

可能引起缠诉的案件

原则上,可能引起缠诉的案件应当公开同时听取陈述。目前,各检察机关在提起条件规定上存在差异。有的检察机关严格限制在判决可能有错的案件上,理由是《试行规则》本身将公开审查的案件明确限定在抗诉案件范围内。然而,筆者认为这种理解是片面的。《试行规则》并未对公开同时听取陈述做出限制,只要决定立案,就可以同时听取陈述。因此,即使法院判决正确,但申诉人可能会缠诉的案件同样可以同时听取陈述,这样更有利于做好服判息诉工作。

上级检察机关交办的二审案件

同时听取陈述应当获得上级授权。在检察实践中,上级检察院可以将同级人民法院二审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申诉案件交下级检察院办理。下级检察院在审查该类案件时,如果需要同时听取陈述,应当请示上级检察院,并经过上级同意授权后才能进行。根据民诉法的规定,有权提起抗诉的是人民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因此,下级检察院审查该类案件是基于上级的授权,如果下级院未经授权而直接同时听取陈述,显然是不妥的。

民事、行政案件监督的意义和建议

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民事、行政案件监督的意义和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法学界的重视。然而,由于民事行政监督程序和立法及司法解释方面存在严重滞后现象,建议立法部门尽早制定具体的规定,以确保检察机关在履行民事、行政案件检察监督中能够更充分、合法地发挥作用。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如何确定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管辖

    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管辖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借贷合同引发的民事纠纷可以选择向被告住所地法院或借贷合同履行地法院提起诉讼。对于公民或法人提起的民事诉讼,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当涉及多个被告时,各个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同时,也提到了

  • 一、民事调解书申诉期限

    民事调解书的申诉期限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对于调解书,当事人可不受时间限制地申请再审。此外,根据《民事诉讼法》,当事人对地方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和裁定不服的,可在规定期限内提起上诉。调解书在当事人同意并在调解协议上签名或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 打架造成轻伤的法律责任与处罚

    打架造成轻伤的法律责任与处罚问题。文章指出打架行为违法,涉及故意伤害罪应追究刑事责任。受害方既是受害人也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应给予治安行政处罚。对于民事损失,双方应相互赔偿。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故意伤害犯罪的法律责任和申诉途径,以及打架斗殴的罪名问

  • 赃款已经花没了怎么办,如何追缴

    赃款已经花完时如何进行追缴的问题。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需根据法律规定,对犯罪人的财产进行强制执行。对于已经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需妥善保管并随案移送。判决生效后的赃款赃物除返还被害人外,一律上缴国库。司法工作人员如贪污、挪用或私自

  • 口头买卖合同管辖权的确定
  • 管辖异议裁定的时间限制
  • 审判监督程序的申诉与条件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