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除了解决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外,还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附带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应限定为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导致的物质损失。
1. 只有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的刑事案件才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遭受人格、名誉、精神或其他非物质损害的情况下,不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被害人已经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法院不予受理。但是在刑事诉讼结束后,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确定后,被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因被告人对被害人进行侮辱、诽谤行为而遭受的精神损害。
2. 被害人遭受的间接损失应排除在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之外。例如,被害人因伤势住院治疗时,在医治与伤势无关的病症上产生的费用等。被害人遭受的直接损失包括已经发生的损失和未来必然发生的损失(例如在伤害案件中,被害人因伤势无法工作而导致的收入减少)。然而,这种损失必须是必然、可预见和合理的,具体的赔偿范围应根据民事实体法的规定确定。
3. 只有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刑事案件才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对于那些虽然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但由于被告人非法占有或处置被害人财产而导致的损失(例如抢劫、盗窃等),被害人不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只能根据刑法第64条的规定,通过追缴赃物、责令退赔来解决。如果赃款或赃物仍然存在,应全部追缴;如果已经被使用或毁坏,应责令退赔。追缴和退赔后仍无法弥补损失的,被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可以受理。
以下几种情况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1. 经法院刑事审判庭认为被告人不构成犯罪,但其违法行为导致物质损害赔偿责任的。
2. 经调解,自诉人同意撤销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的自诉部分,但坚持要求赔偿的。
3. 法院裁定准许检察机关撤回对被告人的公诉,但已查明其行为有物质损害赔偿责任的。
4. 被告人在刑事审判中死亡,但案件已查明被告人负有赔偿责任的,由其遗产继承人继续参与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相关问题,请参考以下文章:
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取消问题
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中有关行使职权侵犯人身权和财产权的赔偿规定。当侦查、检察、审判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若存在侵犯人身权或财产权的情形,受害人有权获得赔偿。具体情形包括违反拘留措施、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或改判无罪、使用不当手段导致公
交通肇事致死民事不赔偿的解决办法。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受害人家属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请求赔偿。若被害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有权提起诉讼。国家财产或集体财产遭受损失时,人民检察院也可提起公诉并附带民事诉讼。
刑事赔偿与民事赔偿的优先顺序问题。首先定义了刑事赔偿的范围,并强调了先行处理原则在刑事赔偿中的优越性。接着详细描述了提起刑事损害赔偿的程序,包括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申请、审查、受理和赔偿决定的作出等步骤。最后提到了赔偿方式,一般通过双方协商或由赔偿义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的附带民事诉讼中应当负有赔偿责任的人,包括刑事被告人及其他共同致害人、被告人的监护人、遗产继承人等,并阐述了刑事附带民事主次责任的意义,有利于正确处理刑事案件附带民事诉讼、保护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