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案情:
原告梁女士于某年某月某日到某银行福田区保税支行ATM机处转款,但因输错账号,误将13000元转至周先生的账号62×××86,但事后周先生拒不返还梁女士该款项。
判决结果:
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本案中,梁女士确向周先生账号内转入13000元,而周先生的收款账号与梁女士本要转款的账号非常相似(仅尾号两位不同),梁女士主张输错账号有一定的可能性。没有证据显示双方有任何经济往来,而周先生在收到本院文书后,亦未进行答辩或提交任何证据进行反驳,以证明其收取梁女士涉案13000元具有合法依据。综上,法院确认周先生收取梁女士13000元没有合法依据,已构成不当得利,梁女士请求周先生返还该13000元,法院予以支持。如果周先生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被继承人的债务清偿顺序。个人税款优先清偿,包括个人所得税等;合同债务紧随其后,如未支付的货款和未偿还的贷款本息;再后是侵权赔偿债务、不当得利返还债务以及无因管理补偿债务。其他债务应在前述债务清偿后进行共同偿还。清偿顺序按债权的性质确定。
无因管理与不当得利的区别。无因管理制度涉及管理他人事务的社会关系调整,包括管理费用的返还、利益的交还、通知义务、赔偿责任等,而不当得利制度主要解决的是返还问题。无因管理的管理人可能支出必要费用但未获利益,不当得利制度不利于保护管理人合法权益。此外,两
捡到他人财物后的法律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捡到他人财物并拒不归还可能构成侵占罪,属于刑事犯罪。不当得利的情形下,若无合法根据取得利益并导致他人损失,应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给受损失的人。侵占罪属于自诉案件,被侵占人需向法院提起诉讼。因此,捡到他人财物后应
债务继承和遗赠中的债权追偿问题。法律规定,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在遗产实际价值范围内承担债务责任。特殊情况下需为无劳动能力且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生活费。催讨不当得利债务时,应限制追偿范围并适用民法通则,可返还原物。对于诉讼时效届满的债务,债权人可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