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法院刑事自诉案件调撤率再创新高 1-8月份案件调撤率达92.3%
海原法院坚持调判结合,注重调解
近年来,海原法院在审理刑事自诉案件中,秉持着调判结合,注重调解的原则,建立了多元化调解机制,并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以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据统计数据显示,截止目前,海原法院刑事自诉案件的调撤率达到了92.3%,较去年同期上升了3.4%。
严把案件入口关
为了应对刑事自诉案件立案证据要求较高的特点,海原法院组成了刑事审判庭合议庭来进行立案审查。对于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的7种情形之一的案件,法院会努力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
立案时发放调解建议书
为了减轻偏僻边远山区当群众的诉累,节约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以及促使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化解矛盾、消除纷争,海原法院在立案环节向刑事自诉案件当事人发放调解建议书。如果双方当事人同意调解,他们会回复法院,并由法院根据他们的意愿确定调解时间并主持进行调解。今年已经有4起案件当事人在收到法院发出的调解建议书后,主动回复要求法院调解,调解过程也相对顺利圆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特邀宗教人界士参与调解
由于海原是一个回族聚居县,群众文化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普遍淡薄,因此很少有人通过诉诸法律来解决矛盾纠纷,而是采取比较极端的方式自行处理,这往往导致严重的后果。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海原法院充分发挥宗教人士贴近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特邀了11名宗教人士作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来参与法院的诉讼调解工作。今年,这些特邀调解员成功地调解了5件刑事自诉案件。
充分调动人民调解的积极性
刑事自诉案件大多数是因为相邻纠纷、土地承包、婚姻家庭等矛盾引发的,而周围群众,特别是村、组干部对身边发生的此类矛盾纠纷较为了解。基于这一点,海原法院在调解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当事人邻居、亲戚、朋友以及基层组织负责人参与调解的积极性。通过身边人调解身边事,有助于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真正做到案结事了。截止目前,已经有3起自诉案件引入了群众参与调解,而且都达成了协议,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加大调解投入力度
由于刑事自诉案件当事人对立情绪较高,大多数案件在起诉后已经经过派出所、司法所或基层调解组织的调解处理,因此要调解这类案件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为此,海原法院决定对自诉案件全部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在调解过程中,利用合议庭成员相互配合的优势,充分发挥各自的调解技巧,力争调解成功。
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今年1-8月份共审结了13件自诉案件。其中,有12件案件调撤,1件案件移送,调撤率达到了92.3%,较去年同期上升了3.4%。这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