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发现某单位或个人持有与案件有关的物证时,需依法要求单位或个人向侦查机关提供相应的物证。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律的规定,侦查机关在进行证据调取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
公安机关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取实物证据时,应当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并开具调取证据通知书。被调取单位或个人应当在通知书上盖章或签名,如拒绝盖章或签名,公安机关应当作出相应注明。公安机关向单位收集、调取的书面证据材料,必须由提供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印章;向个人收集、调取的书面证据材料,必须由本人确认无误后签名或盖章。
检察机关可以凭人民检察院的证明文件,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取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的证据材料,并可根据需要进行拍照、录像、复印和复制。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证据,应当严格保密。
人民检察院办理案件时,如需要向本辖区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调取物证、书证,办案人员应当携带工作证、单位办案证明和有关法律文书,并及时与当地人民检察院联系,以便获得配合和协助。若需要调取的证据较为简单,可以通过函调向证据所在地的人民检察院请求调取。函调证据应当明确指出取证对象的具体内容和确切地址。协助函调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及时派员按调查内容进行调查取证,并在一个月内将调查结果送达请调的人民检察院。
1.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1999年1月18日)
2. 《关于检察机关侦查工作贯彻刑诉法若千问题的意见》(1996年12月31日)
3.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1998年5月14日公安部发布)
离婚案件中的证据种类。物证、书证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等都被用作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物证以其外部特征和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书证书证则以文字、符号、图形等形式记载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视听资料利用图像和声音证明案件真实情况,而证人证言则是证人对案件事
欠款起诉的通知对象和相关法律规定。在欠债不还被起诉时,人民法院仅通知被告人和代理人,不会通知其父母。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将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起诉状和答辩状的发送、开庭通知均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进行。打债务纠纷官司需确认债务关系类型、担保方式,
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一审普通程序开庭审理的程序,包括原告起诉、法院受理并送达被告、被告提交答辩状、开庭审理通知和公告、法庭调查阶段、法庭辩论、判决和调解以及判决宣告等环节。不同类型的案件和一审二审程序存在差异,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审理程序。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种类。包括书证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以及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等。这些证据种类在行政诉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评估案件事实和作出判决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