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伐林木罪是指违反森林法的规定,未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主管部门批准并核发采伐许可证,或者虽持有采伐许可证,但违背许可证规定的地点、数量、树种、方式等任意采伐本单位所有或管理的林木,以及本人自留山上的森林或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行为。
滥伐林木罪的客观行为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未经批准任意采伐本单位或本人所有的林木,即无证采伐;二是超过采伐许可证规定数量采伐他人所有的林木。
滥伐林木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滥伐林木罪的数量较大的起点一般掌握在10-20立方米或幼树500-1200株。在非林区盗伐的起点一般掌握在5-10立方米或幼树250-600株,或者相当于上述损失。相当于上述损失是指数量接近上述标准,并具备一定情节的行为。
滥伐林木罪还包括滥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或城市园林部门管理的其他林木的行为,对此行为应从严惩处。
对于滥伐林木罪的量刑,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一般情况下,滥伐林木罪可处以拘役或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于滥伐林木数量巨大的行为,应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于滥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或其他林木的行为,应从重处罚。
数罪并罚原则的三种形式,包括吸收原则、并科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吸收原则以轻刑被重刑吸收为原则,但存在重罪轻罚的缺陷;并科原则虽然公平但可能导致刑罚过于严厉,执行困难;限制加重原则在坚持有罪必罚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处罚方式,但仍存在局限性,
刑法第45条规定的刑期范围,包括有期徒刑的刑期为6个月以上以下。还介绍了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特殊情况,数罪并罚时的刑期限制以及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再犯罪的刑期计算。刑期的计算从判决执行之日起开始,若之前先行羁押,羁押时间可折抵刑期。
贪污罪与滥用职权罪是否能适用数罪并罚的问题。在中国刑法中,判决宣告以前犯几个罪或是判决宣告后在刑罚执行期间犯新罪都属于数罪并罚的范围。根据不同刑罚之间的关系制定了不同的并罚规则,如何确定数罪并罚的刑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此外,还介绍了数罪并罚的具体规定
数罪并罚原则在刑事法律制度中的意义和作用。该原则旨在根据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对一人所犯的多个罪行进行合并处罚,体现了罪刑相适应、有罪必罚和实现刑法目的的要求。数罪并罚原则的具体适用方式包括吸收原则、并科原则、折合原则和分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