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汇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时间:2024-12-18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逃汇罪的立案标准及认定
一、逃汇罪的立案标准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逃汇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将外汇存放境外,或者将境内的外汇非法转移到境外,单笔在二百万美元以上或累计数额在五百万美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二、逃汇罪的认定
逃汇罪与走私罪的界限有以下区别:
- 侵犯客体不同:逃汇罪的客体是国家的外汇管理制度,与进出口贸易及关税无关;而走私罪的客体是对外贸易管制,目的是通过对进出口货物的监督、管理与控制,防止偷逃关税及限制不应进出口的物资。
- 侵犯对象不同:逃汇罪的对象仅限于外汇;走私罪的对象包括禁止或限制进出境的货物与物品,以及应缴纳关税的货物与物品。
- 客观表现形式不同:逃汇罪表现为逃汇行为,即将境外取得的外汇应调回境内而不调回,或私自将境内的外汇转移到国外等;而走私罪表现为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货物、物品进出国境的行为。
- 犯罪主体不同:逃汇罪的主体为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以及这些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走私罪的主体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以及单位。
- 罪名不同:逃汇罪为具体罪名;走私罪包括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假币罪、走私文物罪等多个具体罪名。
三、逃汇罪的构成要件及认定
逃汇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 客体要件:逃汇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的外汇管理制度,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管理。
- 客观要件:逃汇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将外汇存放境外,或将境内的外汇非法转移至境外,且情节严重。
- 主体要件:逃汇罪的主体为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
- 主观要件:逃汇罪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不构成本罪。行为人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在逃汇,无需了解具体法规,只需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
在实践中,逃汇行为需符合以上构成要件才能认定为逃汇罪。我国法律规定了两种构成逃汇罪的行为,即擅自将外汇存放境外和将境内的外汇非法转移到境外。而衡量情节是否严重应综合考虑数额大小及其他具体情况。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及其共犯问题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共犯问题及其相关解释。文章详细阐述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共犯定义和认定条件,以及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立案标准。共犯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被执行人、担保人、协助执行义务人串通的情况。文章还解释了刑法中关于“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的
-
普通公民非法拘禁罪的立案标准
普通公民非法拘禁罪的立案标准及相关规定。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行为,以及非法拘禁持续时间、次数、伴随行为等方面的立案标准。同时,文章还介绍了非法拘禁罪的刑责任规定,包括从重处罚的情形和定罪处罚的规定,并指出了在适用本条规定处罚时需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纠纷中的“地补”归属问题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纠纷中的“地补”归属问题。包括纠纷的类型、分类以及其与政府部门争议的区别和纠纷立案审理标准。纠纷主要涉及国家给予的各种补贴应归发包人还是承包人所有。纠纷分类包括有合同约定的和无合同约定的两种类型。此类纠纷应作为民事案件审理,
-
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
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规定。该规定适用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备案原则包括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备案程序要求制定机关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备案,并需要提交备案报告、正式文本和
-
挪用公款罪的处理方式
-
香港自杀未遂是否构成犯罪
-
过失杀人的概念及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