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涉及一名男子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在一家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的木材加工厂从事锯木工作时发生工伤。由于赔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该男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后,用人单位不服,将此案诉至法院。
2012年11月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人民法院审理并终审了该案。一审判决原告应支付被告住院伙食补助费315元、护理费1337.18元、交通费100元、生活费7386.3元以及一次性赔偿金137538元,总计146676.48元。
原告开办的木材加工厂未依法登记取得营业执照。被告于2011年8月15日开始在该木材加工厂从事锯木工作,期间还有其他两名员工与其一同工作。2011年9月27日,被告在工作中受伤,被送往医院住院治疗21天,医疗费用共计17083.14元,由原告垫付。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被告的劳动能力被评定为伤残陆级。由于赔偿协商未果,被告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劳动仲裁申请,仲裁结果裁定原告支付被告一次性赔偿金153210元和住院期间伙食费315元。
法院认为,原告开办的木材加工厂属于一家拥有一定固定资产、雇佣工人从事生产活动的营利性组织。根据法律规定,该厂应向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然而,被告未依法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却雇佣工人工作,属于非法用工行为。虽然原、被告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事实用工关系。虽然被告受伤前曾短暂离开岗位,但之后又返回并继续工作,因此原、被告的用工关系并未解除。根据《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原告应赔偿被告住院期间的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交通费、生活费以及一次性赔偿金,其中生活费包括被告在劳动能力鉴定前进行治疗期间的生活费。根据双方的证据和质证情况,结合本案的实际情况及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法院判决原告需支付被告住院伙食补助费315元、护理费1337.18元、交通费100元、生活费7386.3元以及一次性赔偿金137538元,总计146676.48元。
根据法院的判决结果,原告应支付被告的工伤赔偿金。本案中,由于被告在工作期间受伤,原告作为非法用工单位,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法院依法判决了赔偿金额。
十级工伤劳动鉴定标准,涵盖了面部瘢痕、全身瘢痕面积、脊柱骨性关节炎、指端植皮术后、膝关节损伤等多方面的评定标准。这些标准针对不同程度的工伤情况,以确保公正合理的劳动鉴定。
眼睛工伤十级的赔偿标准和鉴定标准。赔偿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工伤和公伤有所区别,体现在主体关系、待遇确定依据、参保方式等方面。眼睛工伤的鉴定标准涉及视力、眼睑状况及眼内异物等情况。
眼睛轻伤的鉴定标准,包括眼睑损伤、眶部骨折、泪器损伤、眼球结构损伤、视力减退以及外伤性斜视等方面。标准详细描述了各种眼睛轻伤的情况,如眼睑治疗后遗留的疤痕、眉毛永久性缺失、眶部单纯性骨折、泪器功能障碍、眼球后退等,并提供了相应的评定方法。同时,文章还
中国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的鉴定标准,即国家标准GB/T16180—1996。该标准根据评残等级详细划分了工伤致残程度,分为一级至十级。评残依据考虑器官缺损、功能障碍、医疗依赖和护理依赖的程度,适当考虑特殊残情造成的心理障碍或生活质量损失。评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