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丧葬补助金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丧葬补助金的金额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个月份。(二)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标准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8个月至60个月份。地方法规会根据当地情况在这个范围内确定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具体金额。(三) 供养亲属抚恤金
供养亲属抚恤金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规定,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工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且无劳动能力的亲属。工亡赔偿金的分配原则应该根据各部分的性质来确定。
(一) 工亡赔偿金各部分的性质
丧葬补助金用于支付工亡职工的丧葬费用,因此无需在工亡职工的亲属之间进行分配。供养亲属抚恤金是按月发放给工亡职工生前供养亲属的生活补助金,也不需要分配问题。虽然供养亲属抚恤金是工亡职工单位与工亡职工协商赔偿的结果,但一旦一次性支付给予供养亲属抚恤金后,工亡职工的亲属不再有进一步要求。因此,供养亲属抚恤金的金额需要根据规定计算出各自的份额。关键是确定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性质。有人认为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是对工亡职工应得收入的补偿,具有财产性质,可以按照继承法规定由继承人继承。然而,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赔偿标准是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8个月至60个月份。按照这种看法,如果没有发生工伤事故,那么所有的工亡职工只能再活4-5年吗?因此,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并不具备遗产的性质。供养亲属抚恤金是按月支付给工亡职工生前供养亲属的生活补助金,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则是一次性支付给工亡职工直系亲属的补助金。因此,供养亲属抚恤金仅仅是对工亡职工生前供养亲属的物质补偿,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不仅是对工亡职工直系亲属的物质补偿,更是对其失去亲人的一种精神抚慰。因此,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应该按照法定继承的规定,在第一顺序继承人之间平均分配,毕竟对于近亲属来说,失去亲人所带来的精神痛苦都是一样的。非因公死亡的认定及其待遇规定。非因公死亡包括地震、火山、交通事故等导致的死亡,除因病死亡外不能被认定为因工死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非因工死亡的家属可享受丧葬补助费、一次性抚恤金和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等待遇,具体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交通事故责任方应承担的费用,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营养费、交通费等相关赔偿项目。如果事故导致受害人伤残,责任方还需赔偿残疾赔偿金和精神损失抚慰金等费用。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责任方应当赔偿包括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丧葬费在内的合理费用。
工作岗位上突发脑溢血导致死亡的情形能否被视为工伤的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导致死亡,或者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视同工伤,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因此,如果有人在上班时突发脑溢血死亡,其应被视为工伤。
伤残鉴定的概念、范围及赔偿标准。伤残鉴定是对伤残程度进行评定的过程,包括交通事故伤残、工伤事故伤残等。十级伤残赔偿标准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其他级别伤残赔偿标准也有相应计算方法和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