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工伤赔偿的法律指导
时间:2024-04-19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交通事故工伤认定赔偿的法律规定
一、关于交通事故认定工伤的法律规定
根据最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2011年1月1日起施行)第14条规定,职工符合以下情形之一时,应认定为工伤:
-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
-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
-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
- 患职业病。
- 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
-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
-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二、对上述规定的理解
为认定工伤,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 必须在上下班途中,包括上下班路线和上下班时间。上下班路线不一定是必经路线,只要是合理的路线即可。上下班时间也包括迟到和早退。员工需要向工伤认定部门提供上下班途中的证据。
- 必须是交通事故,无论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双方事故还是单方事故,只要是交通事故即可。
- 必须是本人在事故中不负主要责任,即本人无责、次责或同等责任。需要注意的是,近期交警部门在事故责任难以认定的情况下,往往不再认定责任,而是只出具事故证明书,将责任认定交由法院来完成。
三、交通事故申请认定工伤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发生事故后,应立即拨打110报警,让交警部门介入,为工伤认定留下证据。同时,与交警部门积极沟通,争取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认定。所在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30天内向统筹地区社保部门申请工伤认定,逾期不申请的,工伤职工、近亲属或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发生后1年内直接向社保部门申请工伤认定。此外,还需要注意保留报警记录、事故责任认定书(或事故证明书)、医疗材料、费用发票等证据。
四、交通事故工伤赔偿的法律规定
目前法律对交通事故工伤赔偿没有具体的条款进行规定,给司法机关审理案件带来了难度。根据《侵权责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法规立法精神,可以支持完全"双赔",即同时得到两个法律关系的赔偿。
五、审判实践中对交通事故工伤赔偿的判决
在审判实践中,对于交通事故工伤竞合案件的判决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2007年以前,基本不支持"双赔",往往采取"最高额补差原则",即先赔交通事故,如果交通事故赔偿标准低于工伤赔偿标准,或者交通事故未得到赔偿的,再由工伤赔偿补差。2008年以后,支持"双赔"成为趋势,越来越多法院和仲裁机构支持双赔,即可以先主张交通事故赔偿,也可以先主张工伤赔偿,或者同时主张两个法律关系的赔偿。在赔偿金额方面,交通事故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计算,工伤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计算,并且可以同时获得"双赔"。然而,医药费、护理费、营养费、残疾辅助器具费、交通住宿费等实际支出的费用只能获得一次赔偿。审判实践中,个别案件可能没有获得完全"双赔",或者部分法院和仲裁机构不支持完全"双赔",在赔偿项目上存在差异。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抚恤金是否属于继承财产范围
抚恤金是否属于继承财产范围的问题。抚恤金是一种特殊的补偿费用,旨在满足死者家属的抚慰和经济需求,不属于遗产范围。根据《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而抚恤金并不属于此类财产。因此,抚恤金不应被视为遗产
-
大学生兼职期间受伤是否有权要求误工费?
大学生兼职期间受伤是否有权要求误工费的问题。根据《侵权责任法》和最新生效的《民法典》,如果大学生因他人的侵害导致人身损害,有权要求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误工费的计算方式根据患者是否有固定收入分为不
-
关于人身损害死亡赔偿协议
甲方与乙方之间关于人身损害死亡赔偿的协议内容。协议包括赔偿金额、支付方式、已支付费用、赔偿要求限制、款项分配、身份确认、无过错或法律责任认可及违约责任等方面。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并约定了争议解决的方式。
-
工地上工伤的赔偿方式
工地上工伤的赔偿方式。在工地上发生工伤后,需要进行工伤认定和伤残鉴定,并根据结果确定赔偿金额。文章列举了工伤的情形和视同工伤的情形,包括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的事故伤害、职业病等。同时,介绍了工伤认定申请的步骤和申请时限。
-
男子骑车掉进工地泥坑冻僵死亡
-
工伤致死赔偿的相关规定
-
工伤事故损害赔偿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