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工程建筑 > 建筑工程安全 >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 云南隔震减震建筑工程促进规定

云南隔震减震建筑工程促进规定

时间:2024-09-14 浏览:4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2476

云南省隔震减震建筑工程促进规定

第一条: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云南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云南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旨在促进隔震减震建筑工程的发展,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能力,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云南省行政区域内的隔震减震技术推广应用及隔震减震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隔震减震技术的应用范围

下列新建建筑工程应当采用隔震减震技术:(一)抗震设防烈度7度以上区域内三层以上、且单体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学校、幼儿园校舍和医院医疗用房建筑工程;(二)抗震设防烈度8度以上区域内单体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重点设防类、特殊设防类建筑工程,除前项规定的建筑工程外;(三)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三层以上、且单体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工程。鼓励其他范围的建筑工程采用隔震减震技术。

第四条:政府责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隔震减震建筑工程促进工作的领导,宣传普及和推广应用隔震减震技术,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第五条:行政主管部门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筑工程隔震减震技术的推广应用及隔震减震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其他相关部门应当提供支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隔震减震建筑工程促进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隔震减震装置生产企业要求

隔震减震装置生产企业应当具备相应的生产条件、检验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并具备提供售后服务的能力。隔震减震装置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并实行质量保修制度。

第七条:信息管理要求

隔震减震装置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隔震减震装置生产、检验、应用状况等信息管理系统,并及时向省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相关信息。这些信息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建筑工程设计使用年限。

第八条:建设单位责任

对于需要采用隔震减震技术的建筑工程,在设计发包时,建设单位应当在委托合同中明确要求采用隔震减震设计,并在初步设计完成后报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抗震设防审查。应用于建筑工程的隔震减震装置应当经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合格。

第九条:设计要求

设计单位在进行隔震减震建筑工程设计时,应当遵守国家和本省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并在设计文件中提出隔震减震装置性能参数、检验检测、施工安装、工程维护等技术要求。

第十条:施工图审查要求

施工图审查机构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时,对于不符合隔震减震技术设计规范或未采用隔震减震技术的设计文件不予审查通过。

第十一条:检测机构要求

从事隔震减震装置检验的检测机构应当具备相应条件并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检测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的技术标准、规范进行检测,并对检测数据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对于检测不合格的隔震减震装置,检测机构应当进行标注,并在5个工作日内将相关信息报省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施工要求

施工单位在隔震减震建筑工程开工前,应当编制隔震减震专项工程施工方案,并经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组织论证后方可进行施工。每道工序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当按照隐蔽工程要求进行检查验收并形成记录。

第十三条:监理要求

监理单位应当对隔震减震专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旁站监理,严格执行质量检查验收程序,确保施工符合国家和本省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设计文件要求。

第十四条:质量监督要求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的技术标准、规范,对应用隔震减震技术的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推动隔震减震专项工程验收,并形成专项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第十五条:验收和标识要求

隔震减震专项工程施工应当作为建筑工程结构分部工程的子分部工程单独进行验收。建设单位应当向使用单位提交有关隔震减震专项工程资料和使用说明,并在工程显著位置设置永久性标识标牌,标明该工程的抗震设防烈度、隔震减震装置类别、隔震减震构造及其使用维护等信息。鼓励建设单位设置地震监测装置。

第十六条:维护和使用要求

建筑产权人、使用权人或者受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建筑工程隔震减震装置及构造进行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查。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当联系隔震减震装置生产企业或者施工单位进行处置,并将处置情况告知工程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隔震减震装置及其构造或者影响其正常使用。

第十七条:行政主管部门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履行以下监督管理职责:(一)组织开展隔震减震技术的示范工程和相关配套能力建设等工作;(二)对隔震减震装置检测、使用、日常维护保养及推广应用等活动实施监督管理;(三)开展隔震减震建筑工程基本信息的调查、统计和分析工作;(四)指导开展设计、施工、监理、工程质量监督等相关人员的培训;(五)提供隔震减震技术推广应用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省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和完善隔震减震建筑工程有关技术标准,建立健全隔震减震装置生产企业和检测机构信用评价制度,并公布隔震减震装置生产企业及其生产的隔震减震装置的动态目录。

第十八条:违规处罚

违反本规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检测机构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5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罚款:(一)将未经型式检验、出厂检验和第三方检测的隔震减震装置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二)将检验、检测不合格的隔震减震装置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三)伪造隔震减震装置检测报告;(四)未按照国家和本省的技术标准规范进行检测或者出具虚假检测报告。

第十九条:违规处罚

违反本规定,损坏隔震减震装置及其构造或者影响隔震减震装置正常使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2万元以上6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条:其他违规处罚

违反本规定的其他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二十一条:定义

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一)隔震减震建筑工程:指应用隔震技术或者消能减震技术作为重要抗震措施的建筑工程;(二)隔震减震装置:指隔震减震建筑工程中用于减少或者消耗地震能量的装置,包括各类隔震支座、消能器等;(三)隔震减震构造:指按照隔震减震建筑工程的设计原则,对结构和非结构部分所采取的各种细部构造措施,包括隔震建筑的水平隔离缝、竖向隔离缝和穿过隔震层的配管、配线、通道以及减震建筑中阻尼器周边间隙等。

第二十二条:生效日期

本规定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路施工安全总结与计划

    公路施工中的安全工作总结与计划。文章前期安全工作总结涉及到吸收塔壁板安装和塔内箱型梁穿吊作业等工作的挑战,并强调了预防工作的关键。安全工作总结部分强调了关注安全和关爱生命的意识,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和现场协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个别

  • 法律咨询:公司扣留工程款如何处理

    关于工程款项被公司扣留的问题。律师指出,根据法律规定,承包方有权提起诉讼要求支付剩余的工程款项。文章还介绍了相关的建筑法规定,包括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标准和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的质量连带责任等。

  • 施工安全协议书

    甲乙方在施工过程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包括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对临时用电设备设施进行监督和检查、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以及采取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等内容。同时强调双方必须遵守国家和工程所在地的安全生产要求,确保工程及人员、材料、

  • 法律咨询:监理工程师的职业道德有哪些?

    监理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包括遵守法律、诚信、公正、科学等准则,执行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提高专业知识和监理技能,不承揽个人监理业务,不注册多个监理单位,不指定承建商和材料,不接受礼金等要求。此外,还提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关于建筑工程合同签订

  • 复杂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
  • 工程监理责任是哪些
  • 分包转包后的工程若出现质量或安全问题如何认定
建筑工程安全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