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爆炸罪是指因过失引发爆炸物,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根据中国刑法,该罪行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该罪的主要特征包括:
过失爆炸罪的主观方面只能由过失构成。这可能是由于疏忽大意而引爆,或者因过于自信而违反操作规程导致引爆。
过失爆炸罪的客观方面是指过失地实施了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严重破坏公私财物的行为。在认定该罪行时,需要注意划分故意爆炸和过失爆炸的界限。
根据刑法第115条第2款的规定,过失爆炸罪必须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公私财产的重大毁损,才能立案。如果尚未发生危害结果,或者发生的危害结果尚未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程度,则不应立案。
过失爆炸罪和爆炸罪都是以爆炸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二者的区别在于:
首先,主观方面不同。过失爆炸罪是出于过失,而爆炸罪是由故意构成。
其次,客观方面不同。过失爆炸行为只有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才构成犯罪;而爆炸罪只要故意实施爆炸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无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均可定罪。
此外,还有主体要件的责任年龄不同,爆炸罪行为人年满14周岁就可以负刑事责任,过失爆炸罪行为人年满16周岁才能构成。另外,爆炸罪有既遂和未遂之分,而过失爆炸罪不可能出现未遂形态。
过失爆炸罪、过失致人重伤或致人死亡罪都属于过失犯罪,主要区别在于:
首先,侵犯的客体和对象不同。过失爆炸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其侵犯的对象具有不确定性;而过失致人重伤或致人死亡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侵犯的对象是特定的人身。
其次,客观方面表现不同。过失爆炸罪既可以表现为致人重伤或死亡,也可以表现为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而过失致人重伤或致人死亡罪虽然也造成他人重伤、死亡的结果,但不危害公共安全。如果过失爆炸的行为只引起特定人的伤亡,而不危害公共安全,则应以过失致人重伤或致人死亡罪论处。
根据刑法规定,犯过失爆炸罪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了解了过失爆炸罪的定义和特征,以及该罪行的立案标准和认定标准。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需要咨询,欢迎访问手心律师网进行咨询。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及处理方式。法律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用于个人营利活动构成挪用公款罪,需追缴违法所得。根据不同情况,如挪用时间、是否归还、是否用于营利或非法活动等,对挪用公款罪进行具体认定和处理。追缴违法所得是重要补充措施。
香港地区自杀未遂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参照我国刑法理论,需考虑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和客观方面四个要素来判断。如果自杀未对其他利益造成损害,不构成犯罪;反之则构成犯罪。如战时士兵自杀侵犯了国家安全利益,构成犯罪。乞丐自杀未对其他合法利益造成损害,则不构成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因过失而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该罪侵犯的对象是他人的生命权,即自然人的生命维持安全利益。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应受到刑法的惩罚。构成该罪的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
根据国家林业局公安部的规定,如果过失引起火灾并符合以下情形之一,应该立案追诉:1)过失引起火灾导致一人以上死亡或者三人以上重伤;2)过失引起火灾造成公共财产或他人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