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是一种解决争议的有效方式。在造价管理部门的协调下,争议方可以明确解决造价争议中涉及的定额套用、工程量计算规则、材料价格调整、费率标准、工程造价文件时效性等问题。通过造价管理部门的协调,争议方的造价纠纷可以得到解决。采用协调方式解决争议的原因通常是争议方对计价依据、相关造价政策的理解不够,或者对造价管理部门的专业知识权威性有信任,或者依赖政府部门的行业管理和行政手段。
仲裁是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裁决方式。争议方可以根据合同约定或争议发生后达成的书面协议,将争议问题提交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一旦裁决作出,当事人就不能再次提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只能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提出异议,请求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作出决定。
根据仲裁法规定,仲裁机构受理案件不受地域和级别管辖的限制。例如,合肥的施工企业在外地施工,只要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或在争议发生后达成补充协议,可以将争议提交合肥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解决。无论仲裁案值多少,仲裁机构都会受理。
诉讼是解决争议的最终方式。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仲裁条款,或者争议发生后未达成书面仲裁协议或仲裁协议无效,争议方可以依法将争议提交人民法院受理。人民法院将通过司法程序进行调查,并作出判决,采取强制措施等来处理纠纷。
法院的管辖权有限制。对于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一般由不动产所在地的专属法院管辖。这意味着发生争议时,只能向工程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以上四种方式,包括和解、协调、仲裁和诉讼,有利于消除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对立情结,能够较经济、及时地解决纠纷。仲裁和诉讼具有法律约束力,是解决纠纷最有效的方式。然而,相对于和解和协调,仲裁和诉讼需要支付仲裁费和诉讼费等费用,并且需要一定的时间。
变更施工许可证所需的具体材料。针对不同变更情况,如监理单位变更、设计单位变更、工程名称变更、建筑规模变更、合同日期变更以及施工许可证遗失等,文章详细列出了建设单位在提交变更申请时需要提供的材料,包括书面申请、法人委托书、原施工许可证正本和副本等。文章
民事纠纷的四种解决途径:协商解决、调解解决、仲裁解决和诉讼解决。协商解决和调解解决注重当事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适用于友好协商的情况;仲裁解决和诉讼解决具有法律强制执行力,适用于需要法院或仲裁机构介入并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决的情况。当事人应根据具体情况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关于非法转包合同的效力问题。法律明确规定,承包单位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或肢解后以分包名义转包。非法转包合同无效,违法转包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涉及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施工总承包单位的行为等都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