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原告H工程设备有限公司与被告高地签订《劳动合同书》,合同期限从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并特别约定,双方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起,被告在两年内不得在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企业中任职或兼职。竞业限制期间,原告支付给被告不低于其同基本工资的50%的竞业限制补偿。被告违反竞业限制的,须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人民币50000元。
2008年3月5日,高地提交辞职申请,并填写了《员工工作及资料移交表》,H工程设备有限公司让高地签订《离职结算单》,该结算单中写明劳动合同终止时间为2009年3月5日,并由H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填写"放弃竞业补偿",并让高地在离职结算单下方签名确认,高地未签,之后由H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代为签名。2009年3月6日,高地离开原告处,进入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工作。
法院认为,原告与被告解除劳动合同时,原告私自填写要求被告放弃竞业补偿,此项内容未得到被告的认可,原告亦从未向被告支付过任何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根据履行抗辩权原则,原告完全可以用人单位未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来抗辩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履行竞业限制的义务以及承担未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违约金责任。另外,原告提出根据《劳动合同》约定被告额赔偿原告经济损失50000元的请求,因原告未提供被告给其造成损失的证据,此项请求不予支持。遂作出上述判决。
竞业限制补偿金的支付标准。竞业限制是保护商业秘密的手段,对劳动者自由择业权利进行限制。补偿金的支付时间应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后。支付标准和形式可由当事人约定,若无约定,可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确定。用人单位在竞业限制协议生效前应提前一个月通知劳动者。
张某起诉黄某违反竞业禁止义务一案。黄某退股后仍从事物流经营业务,导致张某经济损失。经过庭审,法院判决黄某赔偿张某各项经济损失共计48万余元。竞业禁止义务指禁止相关人员从事与原单位有竞争的业务或成立同类企业。黄某未遵守协议约定,违反了竞业禁止条款。
保密和竞业禁止的相关内容。在保密义务方面,规定了员工在合同期限内及解除/终止日后的竞业禁止期内,不得使用和披露公司的保密信息,且相关的知识产权归公司所有。保密内容包括交易秘密、经营秘密、管理秘密和技术秘密。在竞业禁止方面,员工未经公司同意不得兼职、参
负有竞业限制的员工的举证责任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员工在提出竞业限制申请时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包括竞业限制协议和履行情况等证据。用人单位掌握相关证据时应当提供,否则承担不利后果。申请仲裁时需提交书面申请或口头申请,并遵守竞业禁止期限规定,期限不得超过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