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损害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可以根据结果或责任性质进行分类。从结果论来看,任何导致受害人身体健康损害或死亡的行为都构成人身损害。从责任性质来看,人身损害可以分为一般侵权人身损害和特殊侵权人身损害,如雇佣损害赔偿、工伤事故赔偿、产品责任人身损害赔偿、高度危险作业致人人身损害赔偿,建筑物、悬挂物塌落致人人身损害赔偿等。此外,无因管理也可能导致人身损害赔偿。
人身损害赔偿是对人身伤害进行赔偿的行为,通常适用一般侵权赔偿原则,要求赔偿受害人所遭受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各国的产品责任法和国际公约都对赔偿范围进行了规定,几乎没有分歧。我国法律自80年代以来对人身伤害赔偿范围逐渐扩大。民法通则第119条规定了人身伤害赔偿,随后的《产品质量法》增加了致人死亡的应当赔偿抚恤费,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又增加了治疗期间的护理费、残疾生活自助具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础上,2000年修改的《产品质量法》第44条第1款对人身伤害赔偿作了详细规定,包括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以及残疾者生活自助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等。这次修改使我国对人身伤害赔偿的规定更加完整明确,与国际上的规定基本一致。
根据相关解释,确定人身损害赔偿标准需要考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和职工平均工资等因素。这些数据可以根据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上一年度相关统计数据确定。具体计算公式包括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和职工平均工资的确定方法。
- 人身损害赔偿协议的效力问题
- 工伤损害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的区别
名誉侵权案件中的证据要求及确定名誉侵权责任的要素。涉及侵权事实的证据包括文字、音像制品、口头及其他形式的侵权证据,侵权后果的证据需证明直接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失。法人需提交资格证明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代理诉讼需授权委托书。确定名誉侵权责任考虑主观过
辞退、辞职和自离三种情况下的薪资标准比较。辞退时,用人单位需足额支付员工工资,赔偿金视辞退原因而定;辞职情况下,员工因个人原因辞职通常无赔偿金,若因单位因素离职则应有赔偿;自离则按旷工处理,达到一定天数可解除劳动合同。同时,《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辞职
人身权是否属于侵权责任范围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害民事权益的行为包括人身权益的侵害,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文章详细阐述了人身损害赔偿范围,包括医疗期间产生的费用、因残疾产生的费用以及因受害人死亡产生的费用等。同时,提到了最新资
医疗机构泄露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负有保密患者隐私的义务,若泄露隐私导致患者受损,医疗机构需承担侵权责任。同时,法律规定了不必要的检查行为及干扰医疗秩序的行为也应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