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施工合同中的垫资
目前建筑市场供大于求,建设方为了转嫁资金缺口,强行要求施工方垫资承包;同时,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以垫资作为不公平竞争手段。
我国法律对垫资承包问题没有禁止,但建设部、国家计委、财政部于1996年6月4日发布的通知规定,任何建设单位都不得以要求施工单位垫资承包作为招标条件,施工单位也不得以垫资承包作为竞争手段承揽工程。此外,中国人民银行也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向建筑施工企业提供垫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贷款。
在实践中,垫资承包非常普遍,特别是在机关事业单位开工建设的项目中。常见的表现形式有:
垫资合同是指建设工程的承、发包双方在签订施工合同时明确约定,建设单位不预付工程款,而由施工单位自带资金先行施工,工程实施到一定阶段或程度时,再由建设单位分期分批地给付施工单位工程款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
垫资合同的签订方式多种多样,一般是在签订建筑施工合同的同时,另外签订一份补充协议,明确约定施工单位的垫资义务。这样可以通过正式的标准合同应付行政检查,同时通过补充协议限制发包方的资金投入。在诉讼发生时,发包方通常会以补充协议进行抗辩。
垫资合同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是否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和强制性规定。
虽然行政规章中禁止将垫付工程款作为合同条款,但行政规章的效力较低,不能与法律法规相抵触。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只要合同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就不违法,就应当受到保护。
只要垫资合同充分反映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是双方自愿实施的行为,就应当予以充分的尊重。实际上,工程带资、垫资是发包人、承包人双方的合意,并通过合法方式实施。
国际上,一些国家的立法也允许承包人垫付涉及建设工程的款项。在我国允许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带资承包工程的情况下,垫资条款应当被确认为有效。因此,垫资合同的条款一般应被认定为有效,施工方未按约垫付工程款构成违约。
如何防范工程款纠纷。首先,要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并对其进行资信能力考察。其次,审查建设手续以避免陷入困境。此外,请专业人员审核合同以确保合同的规范性、准确性和严密性。最后,完善施工手续以避免证据不足的问题。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防范工程款纠纷的发生。
解决工程款纠纷的几种方法。首先,需要明确约定工程款的支付期限、逾期利息及调价方法,包括预付款、进度款等,并合理利用逾期认可条款保护承包人利益。其次,要重视签证管理,遇到图纸延误等问题要及时沟通并达成共识。再次,在诉讼时效内依法维权,可以利用合同法第2
提起诉讼时如何选择被告,重点是被告的支付能力。同时,文章强调了充分准备证据资料的重要性,以应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周期长、投资大及专业性强等特点带来的诉讼难度。此外,提出了准确合理的诉讼请求,包括拖欠承包工程款的优先受偿权,并指出在诉讼中应争取包括违约金
工程欠款产生的多种原因。首先,由于承、发包双方信息不对称,承包人在交易初期处于劣势地位,难以正确选择交易对象和了解真实情况。其次,工程款的拖欠往往源于双方对工程款数额的争议,解决质量、工期等争议是解决工程欠款问题的前提。此外,缺乏有效的清欠手段和国家